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及主要股東增持熱情高漲。據同花順數據,截至8月27日,年內有429家公司發布回購計劃,回購金額上限合計超1000億元;439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東增持計劃,最高增持金額合計超700億元。
受益于政策的持續引導以及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回購和主要股東增持逐漸常態化。部分公司年內多次推出回購方案,或在市場回暖時主動上調回購價格上限;控股股東、公司高管及產業資本成為增持主力,部分上市公司多次發布重要股東增持計劃或增持實施進展。
回購與增持的常態化正從三大維度深刻影響A股市場。
其一,推動資金加速向優質企業聚集。從行業分布來看,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成長性較強的行業成為公司回購與主要股東增持的密集區,顯示出產業升級與技術革新對資本市場信心的激發作用。這也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資源持續向更具投資價值的企業傾斜。
其二,提振信心,促進公司估值回歸合理水平。作為最了解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的主體,產業資本(包括控股股東及公司管理層)對企業的長期價值和未來發展具有更精準的判斷。增持和回購行為不僅出于維護股價的考慮,更是基于對企業基本面和長期投資價值的深度認同,能夠有效增強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推動股價向企業內在價值回歸。
具體來看,在回購方面,上市公司將回購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已成為主流做法,既綁定核心團隊與公司長期利益,也體現出公司管理層對未來發展的信心。與此同時,注銷式回購頻頻出現,通過提升每股收益直接推動估值修復,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在增持方面,產業資本更注重時機把握與資金安排的合理性。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高管通過資管計劃、信托計劃等方式實施增持,顯示出其長期持有的決心與資金安排的可持續性。
其三,為市場注入更多穩定性。在面對階段性調整或情緒波動時,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動實施回購,主要股東也積極增持,這類操作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提供流動性支撐,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總體而言,隨著市場制度和監管環境的持續完善,回購與增持機制將進一步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穩定市場預期、引導長期投資的積極作用,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的內生動力。(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