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中原,智匯鄭州;七屆耕耘路,今朝再啟程。”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已成功舉辦七屆,近日據獲悉,第八屆——2025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將于8月19日至20日在鄭州舉辦。
本屆論壇以“賦能實體經濟 助力強國建設——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機遇”為主題,由鄭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聯合主辦,將匯聚政府部門、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實體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等各方精英,共同探討期貨市場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趨勢與創新實踐。
當前,全球市場風云變幻,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實體經濟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愈發迫切。作為市場經濟的“穩定器”與風險管理的“工具箱”,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中不可或缺:在農業領域,它穩定生產者收益、筑牢糧食安全屏障,為農業強國建設添磚加瓦;在制造業版圖,它助力企業鎖定原材料成本、熨平價格波動風險,為制造強國建設保駕護航;在國際貿易舞臺,它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避險工具,為貿易強國建設凝心聚力。可以說,期貨市場已成為實體經濟抵御風浪的“壓艙石”,更是支撐強國建設的重要金融力量。
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發揮期貨和衍生工具的作用,將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更高質量賦能實體經濟、助力強國建設,成為擺在期貨和衍生品行業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本屆論壇主題緊扣這一時代命題,通過深挖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與新機遇,為實體企業應對復雜環境提供新思路,推動期現深度融合,為提升實體產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注入新動能。
高水平開放是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期貨市場的開放步伐與這一進程同頻共振。南華期貨總經理賈曉龍認為,期貨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加快“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
“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以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為目標,對外開放成效顯著。今年,QFII和RQFII可參與商品期貨、期權品種加速擴容,進一步拓寬了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境外機構參與定價,提升了我國期貨價格的國際影響力,也為產業企業提供了更加精準的價格信號。”賈曉龍表示,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是中國期貨市場聯通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其議題精準把握市場核心使命,是行業凝聚共識、探尋破局的關鍵平臺之一。
論壇的“溫度”,源于對實體企業需求的真切回應。廈門國貿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德偉直言:“本屆論壇主題非常貼近企業所需。在石化行業從‘進口依賴’向‘出口導向’深刻轉變的背景下,期待在本屆論壇中學到運用期貨工具去進行出口定價、鎖定加工利潤的新方法。”
“讓實體企業穩健盈利,就是穩就業、保民生,是實實在在地為強國建設注入動力。”劉德偉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
作為論壇的“老朋友”,劉德偉表示,參與論壇能清晰把握行業脈動,與全球伙伴交流期現結合經驗。據了解,借助論壇,他所在的公司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指導下,成功與外商借助國內期貨合約價格對出口業務進行定價,海外提貨流程也更加順暢,對歐洲、中東、東南亞的石化產品出口規模也穩步增長,生動印證了期貨服務實體、助力貿易強國的實效。
談及本屆論壇,劉德偉最想了解的是跨品種加工費套保的財務記賬、審計原則,以及龍頭企業用期權解決遠期出口套保的經驗。
據了解,除主論壇外,本屆論壇還設置了四個分論壇,分別是對外開放論壇、產業企業風險管理論壇、農產品(油脂油料)論壇和工業品(聚酯)論壇,精準覆蓋了強國建設的關鍵領域。主論壇除政府及歸口監管部門參與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中國期貨業協會黨委書記楊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亞太地區董事總經理拉塞爾·貝蒂等嘉賓也將分別帶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形勢及展望”“期貨和衍生品行業發展與強國建設”“全球衍生品市場變革趨勢與前景”的主題分享。各分論壇聚焦開放實踐、風險管理、產業供需等熱點話題,通過主題演講與圓桌討論,為對外合作、產業升級與風險防控提供解決方案。
從思想盛宴到實踐平臺,2025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蓄勢待發。這場匯聚全球智慧的盛會,不僅是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頭腦風暴”,更將成為期現融合助力強國建設的“助推器”。
屆時,全球期貨和衍生品行業的目光將聚焦鄭州。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呂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