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藥監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確定了腦機接口產業發展“施工圖”。意見提出,加快植入式設備研發突破。對植入式腦機接口醫療器械等重點產品加大注冊指導,給予優先支持。
加快植入式設備研發突破
意見提出,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腦機接口產品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加快應用。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打造2至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開拓一批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到2030年,腦機接口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
腦機接口通過在腦與機器之間建立信息通道,實現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協同交互,是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融合發展的前沿技術。當前,腦機接口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產業加速壯大,正孕育顛覆性突破,已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
當前腦機接口主要分為兩類:植入式和非植入式。
意見要求,加快植入式設備研發突破。探索集成高密度神經記錄傳感器、超低功耗植入式芯片的新型產品,創新腦意圖識別功能,提高控制精度和響應速度。完善單向和雙向深部腦刺激器、反應式電刺激器、人工耳蝸等成熟產品,提升信號采集和功能調控準確度,強化神經刺激功效。
意見要求,推動非植入設備量產迭代。創新額貼式、耳貼式、入耳式、發夾式等產品形態,推動非植入產品向輕量化、高速率、低功耗發展。研制頭盔、頭顯、眼鏡、耳機等集成式腦機接口產品,通過與已有生活消費產品融合發展,支持非植入產品的迭代應用和規模化推廣。
此外,意見還提出發展輔助設備。研發輔助生理信號設備,通過腦信號與肌電、眼電、心電、近紅外等多模態信號的融合,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覺評估的精準度。研發用于植入腦機接口的高精度手術機器人,突破亞微米級精度控制與動態調整技術,提升區域精準實時成像與三維重建能力。
加強腦機接口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
在政策支持方面,意見明確,加強腦機接口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推動布局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強化協同攻關能力。推動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帶動更多資本投入。對植入式腦機接口醫療器械等重點產品加大注冊指導,給予優先支持。用好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政策,加快產業化落地。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加快出臺植入式腦機接口醫療器械的利好措施。3月11日,國家醫保局印發《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取出費等價格項目;5月12日,浙江省醫保局出臺《關于公布腦機接口相關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明確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6580元/次、取出費3150元/次,湖北、江蘇兩省的同類價格也與之接近。
在技術應用層面,6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及相關企業合作,成功開展中國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前瞻性臨床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在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上,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
對于這些進展,武漢衷華腦機融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倪常茂認為,明確價格將對新技術應用起到破冰作用,帶來新的市場增量。
華峰資本副總裁藍春泉認為,腦科學是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的典型,需要技術研發者、臨床機構、資本、政府通力協作,才能真正促進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落地。相關創業企業需平衡短期生存需求與長期創新目標,避免因資金和市場壓力過早削弱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
來源:上海證券報 李雁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