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要求,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服務北京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近日,由北京市國資委、北京證監局、鄭商所、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聯合主辦,北京期貨商會協辦的北京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培訓班在京舉辦。來自北京地區與大宗商品經營相關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高管及采購、銷售、財務等部門負責人共計150余人參會。
據了解,本次培訓聚焦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痛點,邀請行業權威專家圍繞期貨市場基礎知識、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內控體系搭建、期貨衍生品財務處理及合規要點等實操內容系統授課。
北京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在講話中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期貨市場發展,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文件為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提供了指引。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用好期貨工具對企業尤為重要。北京作為首都,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集聚。從統計數據來看,近幾年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參與套期保值的比例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希望此次培訓能幫助企業更好地認識和運用期貨工具。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期貨市場作為國家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核心功能是服務實體經濟。此次培訓旨在幫助企業科學運用期貨及衍生工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是多方協作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行動。
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期貨市場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具備價格發現、管理風險和配置資源等關鍵功能,與企業及民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成果豐碩,目前已上市152個期貨與期權品種,覆蓋農業、工業、金融、航運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今年1—6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大幅增長,上市公司參與期貨交易更為穩健,其中國有企業占有重要份額。然而,期貨市場的高杠桿等特性也伴隨著風險,本次培訓正是為了讓企業家和交易者更好地了解期貨市場,掌握交易的基本規則,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
鄭商所期貨及衍生品研究所北京分部部長劉紅以“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服務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系統介紹了期貨市場的三大核心功能,并結合鄭商所期貨品種體系案例展示了期貨工具是如何精準對接實體企業避險需求的。她表示,2024年,A股有1503家實體上市公司發布套保公告,同比增加14.65%,套期保值參與率達28.60%,期貨已成為企業穩健經營的“壓艙石”。
針對當前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銀河期貨宏觀首席分析師馮潔分析稱,全球經濟正處于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期,地緣沖突、極端天氣等因素加劇大宗商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價格波動幅度與頻率顯著提升。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產業鏈重構加速的背景下,實體企業需主動運用期貨期權工具管理價格風險,將不確定性轉化為可控成本。
企業套保實操中的內控難題是本次培訓的重點議題。北京晨實科技CEO王少游提出“三級管理體系+數字化系統”的全流程風控方案,強調“事前資質審核、事中實時監控、事后合規審計”的閉環管理邏輯。他認為,根據監管要求,企業開展金融衍生業務需建立覆蓋全流程的信息系統,實現“期現一體”管理,嵌入內控制度,具備套保策略審批、交易記錄、風險監測及超限額預警等功能。
“傳統紙質或簡易電子記錄已難以應對數據孤島、信息滯后等問題,制約風險管控效率。”王少游表示,現代衍生品交易依賴電子化生態,建設專業化期貨管理系統是企業提升套保效能的必然選擇。
從財務合規角度,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向芳蕓詳細解讀了企業期貨衍生品業務財務處理及審計合規的要點。向芳蕓表示,企業參與衍生品交易需堅守風險管理本質,通過規范套期會計處理、健全內控機制,實現風險對沖與財務信息真實反映的雙重目標,避免因操作不當引發合規風險。
此次培訓的舉辦,是監管機構、交易所、行業機構協同服務實體企業的縮影。據了解,鄭商所已在北京設立服務與發展中心,并聯合中農集團、五礦集團等11家北京地區龍頭企業建設產融基地,通過“傳幫帶”模式輻射產業鏈上下游。同時,鄭商所始終堅持以嚴格監管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為企業避險提供安全環境。
北京轄區期貨公司發展態勢良好,2024年多項指標排名全國前列,場外衍生品業務規模領先,在服務產業客戶、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成效顯著。
北京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證監局將持續推進強監管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加強部門協作,推動培訓常態化;指導期貨公司強化服務,打造服務實體經濟的“北京經驗”;落實全方位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更好服務實體企業“保駕護航”。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金融資源的集聚地,在北京舉辦面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期貨業務培訓,希望能營造企業“懂期貨、用期貨”的良好氛圍,為企業利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提供經驗參考。下一步,鄭商所愿與北京各界加強合作,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為實體企業穩健經營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參訓企業代表紛紛表示,本次培訓內容貼合實際需求,為企業搭建了從理論到實操的橋梁。
“通過學習,我對如何運用期貨工具鎖定原材料成本、穩定經營利潤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一家大宗商品貿易類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此次培訓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推動了期貨市場與實體企業的深度融合。隨著衍生工具的普及和風險管理理念的深化,更多企業將借助期貨市場提升經營韌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穩定動能。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呂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