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作為國內重要的油脂油料市場,油脂品種豐富、市場規模大,同時,廣東也是國內主要的飼料及水產養殖產地,因此形成了具有集群效應的油脂油料產業鏈。不過,在供應壓力下,油脂行業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管理壓榨利潤風險對于油脂油料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面對全球供應鏈重塑與市場波動加劇的雙重挑戰,一場關乎“油瓶子”安全的產業升級正在這里展開。
產能持續擴張 行業產能利用率下行
據了解,廣東地區形成糧油加工產業集群,主要依托三大地域優勢。“首先,廣東作為國內第二大飼料原料消費市場,飼料年產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水產飼料產量更居全國首位,這使得廣東的菜粕等原料的核心需求量成為全國之最;其次,區域內物流體系高度發達,港口碼頭的中轉能力和運輸效率顯著優于其他地區,為原料進口及成品流通提供了關鍵支撐;最后,產業鏈下游龍頭企業如海大集團、溫氏股份等均在廣東集中布局,形成了緊密協同的產業生態。”東莞市富之源飼料蛋白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東莞富之源)總經理范振宇表示,基于龐大的市場容量、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以及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廣東地區已成為糧油壓榨行業規模化發展的戰略要地。
當前,國產菜籽的崛起正悄然改變產業格局。近年來,我國油菜籽播種面積及產量持續上升,2024年長江流域油菜籽產量突破1600萬噸。
“目前,雖然我國對進口油脂油料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但是國內油料的產量不斷提升,對國內的供應形成了有力的補充。”中糧油脂套保交易部總經理助理鐘嘯表示。
然而,在產能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油脂行業整體開工率卻長期徘徊在55%以下。
據鐘嘯介紹,當前國內油料壓榨產能的整體分布呈現國企、外資和民企“三足鼎立”的格局,總量不斷擴張,但利用率不高,難以維持穩定的加工利潤。不過,行業的整合力度不斷加強,產能整合有利于推動行業整體健康發展,建立良好的行業秩序,從而促進集團企業更好地創造規模效益。
“近年來,糧油行業核心特征表現為產能持續擴張導致整體產能利用率與加工利潤呈下行趨勢。”范振宇表示,在此背景下,企業需深度利用各類期貨工具以提升開機率。
此外,范振宇認為,糧油市場銷售模式也正經歷結構性變革——傳統現貨主導的格局逐步轉向期現結合,以廣東市場為例,遠期基差銷售占比已攀升至60%-70%。這種轉型要求企業依托期貨工具實施對沖保護,通過鎖定遠期利潤空間實現開機率與綜合收益的協同優化。
“可以說,當前油脂行業利用金融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意識不斷增強,國內期貨期權品種的種類和交易規模大幅增加,國際化渠道也引入了多元化的市場參與者,給市場帶來流動性支持。”鐘嘯說。
期現結合
成為企業突破“重圍”的核心競爭力
金融工具的應用正在重構產業運行邏輯。當前,油脂行業整體完成從工具試探期到成熟期的跨越:期貨市場功能已深度嵌入產業鏈運營體系。
“中糧油脂一直以來都秉持期現結合的經營模式,這也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鐘嘯介紹說,在期貨交易中以鎖定壓榨利潤的正套為主,中糧油脂利用該交易模式有效地規避價格單邊波動的風險,保障企業的穩定經營,同時也可以利用遠期的期貨合約,科學合理地為遠期的現貨經營做好計劃,最遠的交易可能涉及1年以后的現貨購銷。
鐘嘯表示,在這種不斷探索和完善期現結合的經營模式的過程中,中糧油脂得以擴大經營規模,連續多年壓榨量位居國內第一,同時還能完善產業布局,打造知名糧油品牌,確立了在行業內的領軍地位。
東莞富之源最早于2006年開始運用期貨工具,范振宇介紹說,這一決策源于國際市場上菜籽等原料價格受天氣變化和政治因素影響而劇烈波動,導致市場風險顯著增加。出于風險規避的考慮,集團自整合工廠起即積極參與期貨市場,結合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和對沖操作,以有效管理原料采購中的不確定性,降低經營風險。
“通過運用期貨工具鎖定原料采購成本,公司能夠規避80%以上的價格波動風險,減少天氣及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對經營的沖擊,從而優化整體經營穩定性。在穩定壓榨利潤方面,金融工具也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結合國內市場的遠期銷售渠道及期貨盤面套保策略,公司在有良好加工利潤預期時,得以鎖定遠期銷量并確保基礎開機率,這不僅提升了工廠的整體加工量和收益水平,還強化了生產計劃的連續性和可預測性。”范振宇表示。
廣州曄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曄龍)總經理金桔娟介紹說,公司自2012年開始參與期貨市場以來,已經從最開始的基礎套保演變為創新應用。
“2019年之前,我們基本采用傳統期現對沖:當油廠提供固定價格現貨時,同步在期貨市場賣出開倉鎖定基差;或基于基差看空預期,現貨端簽訂固定價銷售合同,期貨端建立多頭頭寸。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發展,我們對期貨工具的運用也進行了深度拓展,跨品種價差套利、跨期套利、現貨轉交割等復合策略成為常規操作。期貨工具與現貨經營的融合度顯著提升,通過策略優化持續改善企業盈利水平,該模式已成為行業普遍實踐。”金桔娟表示。
金桔娟介紹,作為規模擴張的核心支撐,期貨套保使廣州曄龍的貿易量實現持續增長。她表示,若缺乏風險管理工具,在當前高度透明的基差定價環境中,傳統現貨貿易的盈利空間已被壓縮。“期貨工具的有效運用可以使企業突破‘低買高賣’的傳統盈利范式,即便現貨環節出現‘高買低賣’情境,也可以通過期貨端對沖維持貿易流運轉。”她說。
此外,據了解,目前油脂油料行業的現貨交易中,基差交易已經成為主流。鐘嘯介紹說,這樣現貨交易的雙方都以標準化的期貨合約作為定價基準,能夠與自身的期貨套保做到無縫銜接,已經是風險共擔的成熟模式。未來,可以在基差貿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以滿足雙方個性化的需求,例如將期權嵌入現貨合同當中,做成含權貿易的形式,設計靈活的定價機制,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較于傳統的一口價模式,基差交易顯著提升了風險管理的穩健性。在政策調整或行情波動導致價格下跌時,未套保的一口價交易將直接產生實虧,而基差交易因波動幅度通常小于單邊行情,風險敞口相對可控。”金桔娟表示。
交割體系筑起“護城河”
期貨交割體系是期現價格回歸的根基,也是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理論依據和保障。菜系完善的交割體系,為相關油脂企業筑起了一道堅固的“護城河”。
“企業在進行壓榨利潤正套操作之后,價格單邊波動的風險弱化成為產品現貨基差波動的風險,而交割是企業有效規避基差風險的重要手段和最后保障。通常我們在采購現貨并做盤面套保時,會把交割地的升貼水一并納入測算,作為壓榨利潤跟蹤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有了完善的交割體系,企業才能更加積極穩妥地借助套保來進行現貨采購,從而對國內的糧油供應形成有力保障。”鐘嘯表示。
據范振宇介紹,東莞富之源于2013年7月正式成為鄭商所菜籽粕期貨交割庫。獲得交割庫資質后,企業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尤其在當前國際政治因素沖擊市場的背景下,通過期貨盤面套保與實物交割相結合的操作模式,保障了產品銷路的穩定性與收益的可預期性,規避了行情劇烈波動的經營風險。
“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具有廣闊的空間,且大有作為。國內的農產品市場有堅實的現貨基礎,為期貨市場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國家始終將‘三農’工作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期貨市場通過發現價格、優化資源配置,助力農業產業鏈升級。”鐘嘯表示。
當金融工程深度嵌入產業基因,油脂油料產業鏈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在產能過剩與價格波動的雙重擠壓下,一方面通過推進產能整合,提升規模效應與行業自律;另一方面深化期貨應用,構建多層次避險體系。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鄔夢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