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芮思博近日率團訪華,傳遞出美國企業界對兩國經貿對話的支持與期待,為中美產業合作和經貿往來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在美方揮舞關稅大棒的陰云下,美國企業依然堅定看好中國市場,這份選擇難能可貴,更折射出中國發展不可替代的確定性魅力。
這份確定性,首先源于中國自身發展的穩健步伐。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以5.3%的增速交出高含金量答卷,總量向140萬億元邁進。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30%左右,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亮眼成績背后是連貫的政策引領,通過科學制定并接續實施五年規劃,輔以務實精準的宏觀政策,為中國勾勒出清晰可預期的發展藍圖,賦予企業應對發展周期各種挑戰的穩定預期和強大韌性。
這份確定性,更源于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堅定承諾。中國正以實際行動為包括美企在內的全球企業創造增量機遇。例如,服務業擴大開放加速推進155項試點任務,金融、醫療等領域新空間不斷拓展;綠色轉型浪潮催生清潔能源、碳交易、儲能等新賽道,為外企技術合作開辟藍海;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結構性深化,使外企以中國為樞紐,輻射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腹地。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成員表示,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至關重要。
這份確定性,還在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澎湃潛力。坐擁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消費升級浪潮方興未艾。看傳統消費,增長空間依然廣闊;觀服務消費,增勢尤為強勁。2024年,中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1%,對照發達國家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之后,服務性消費普遍超過50%的比重,中國市場成長空間清晰可期。這也為外資深耕中國市場開辟了更為廣闊的新天地。深度參與中國市場競爭,已成為跨國公司鞏固全球份額、獲取規模效應、實現技術躍升的戰略支點。
這份確定性,同樣植根于中國澎湃不息的創新動能。從DeepSeek(深度求索)的全球出圈到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突破,中國正邁向科技創新的關鍵節點。在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的浪潮中,依托強大產業配套能力,中國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最佳試驗場。未來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新興賽道的持續開拓,必將為外資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最新報告揭示,82%美國企業在華實現盈利,這一數據使所謂“美國吃虧論”不攻自破。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1年至2023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年度順差擴大11.5倍至265.7億美元。與此同時,2022年美資企業在華銷售額高達4905.2億美元,是同期中資企業在美銷售額的6倍之多。綜合考量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雙向投資回報,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平衡的共贏格局。
歷史反復證明,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脅迫企業選邊站隊,既違背經濟規律,更損害兩國根本利益。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國這片兼具確定性與機遇的熱土,始終向所有秉持共贏信念的企業敞開懷抱。唯有堅持開放合作的正道,才能澆灌出屬于兩國、也屬于世界的繁盛未來。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