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機械工業聚焦能源、交通、化工等領域高質量發展需求,積極推進協同創新、開展聯合攻關。今年上半年,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實現新突破,為重大工程建設和產業鏈安全提供堅實的裝備保障。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新聞發言人羅俊杰介紹,我國能源電力裝備從“源網荷儲”到四代核電,全產業鏈實現自主可控。今年上半年,全球首臺700兆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煤發電機組投運,將傳統煤電機組效率推向新高度,標志著我國在清潔煤電裝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國內首個高國產化率F5燃機項目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F5重型燃氣輪機首次成功應用;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沖擊式水輪機轉輪和國內首臺300兆瓦級變速抽蓄機組取得突破,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壟斷,形成“水力發電+抽水蓄能”的協同創新范式;“玲龍一號”全球首堆4臺核主泵驗收交付,全球唯一的第四代核能技術釷基熔鹽堆建成并穩定運行,形成了“三代壓水堆+四代新堆”的雙軌技術路線,更開啟了第四代核電技術新紀元;全球單機功率最大17兆瓦直驅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標志著我國在深遠海風電裝備制造領域取得新突破。
同時,一些重大工程成功投產、獲得技術突破,驗證了極端工況下我國裝備能力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世界海拔最高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貫通,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產送電,驗證了高原、戈壁環境下我國輸電裝備和技術的全球領先性;全國首臺滾刀式巖石掘進機投用和全球首臺可變徑斜井掘進機成功貫通50度斜井,分別解決了硬巖隧道掘進和復雜斜井施工兩大世界級難題,為我國深部礦產資源開發、抽水儲能等重大戰略工程提供裝備支撐。
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增長,產品產銷平穩增長,對外貿易展現韌性,創新活力加快釋放,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來源:光明日報 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