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已然收官。7月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蘇州銀行等銀行召開年中工作會議,總結上半年工作情況,部署下半年工作重點,推進完成自身全年經營工作目標。從會議披露信息來看,上半年多家銀行經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下半年將繼續圍繞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提升經營發展質效等方面縱深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優化結構打造經營特色 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工作的天職和使命。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必須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持續優化服務,拓展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多家銀行在年中經營工作會議中提到,要聚焦主責主業,圍繞自身所長持續優化經營結構,發揮特色業務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
其中,工商銀行在2025年黨建暨年中經營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圍繞提質提位優化多元化結構,多措并舉穩經營,平衡好資金來源與運用,強化降本提質增效,著力建設強優大穩的價值銀行。同時,該行表示,將靠前做好制造業、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金融服務,光大“老三篇”,拓寬“新賽道”,著力建設服務大局的現代銀行。
農業銀行在2025年年中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上透露,上半年縣域貸款站穩10萬億元,下半年要保持縣域和涉農貸款良好增長勢頭,優先保障縣域鄉村融資供給;同時持續鞏固重點地區金融幫扶成效,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保障力度,不斷提升縣域鄉村服務覆蓋面,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綜合化金融需求。
浦發銀行在2025年全行年中工作會議暨黨建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優化服務,構建具有浦發特色服務模式。圍繞“全覆蓋、有特色、高標準”三大目標,持續提升精細化、特色化服務水平。
光大銀行在2025年年中工作會議中明確,要努力把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做實、做出特色,切實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構建綠色金融發展長效機制,提升普惠金融線上化服務能力,發揮養老金融協同服務優勢,加快推進數字金融布局。北京銀行表示,要加強業務結構創新,將產業布局拓展至“十大賽道”;鞏固特色領先優勢,深入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續打造“五大特色銀行”,大力發展“六大創新金融”。
部署“反內卷”相關工作 提升經營發展質效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隨后“反內卷”在多個領域穩步快速推進。上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進一步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近期,多地銀行業協會通過召開座談會,發布自律公約等形式,要求銀行機構遵守自律機制約定、落實相關利率政策、構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等,引導銀行業回歸更加理性和健康的競爭狀態,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在年中經營工作會議中對“反內卷”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例如,工商銀行在2025年黨建暨年中經營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及,要落實落細穩經濟各項存量和增量政策,堅持產品客戶對位,帶頭整治“內卷式”競爭,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穩固經營基本盤。事實上,這已非工商銀行首次針對治理“內卷式”競爭發聲。今年初,工商銀行行長劉珺曾撰文表示,針對銀行業低水平“內卷”問題,進一步強化自律管理,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
廣發銀行在2025年上半年經營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到,要按照金融監管部門要求,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抵制“內卷式”競爭,堅持長期主義經營理念,守牢風險底線,以自身實力提升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興業銀行在2025年半年工作會議上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走好群眾路線,服務民之所盼,著力做好穩樓市、促消費、強文旅、反內卷等重點工作。
“銀行業開展‘內卷式’競爭降低銀行資產端收益率,提升負債端成本,加大凈息差下行壓力。這不僅不利于銀行業自身可持續發展,也對銀行業持續服務經濟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指出,銀行機構自身需要端正發展理念,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杜絕“規模情結”“速度情結”,自覺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面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要加大調查研究力度,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力爭為各類主體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提升定價能力,根據客戶資信狀況合理確定利率水平。完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為基層員工減負,賦能一線員工,更好服務客戶。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銀行業“內卷式”競爭,主要表現為非理性的價格戰、放松風險管理底線、服務同質化及考核機制扭曲等。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而言,要進一步加強自律,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應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回歸本源,揚長避短,真正邁上“小而美”“小而精”發展之路。
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 賦能業務增效提速
此前,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到,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服務數字經濟和促進數實融合,對于建設金融強國、鞏固和拓展我國數字經濟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到2027年底,要基本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適應的金融體系。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明顯增強。當下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浪潮澎湃向前,提升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已成為加快金融強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數字化轉型也成為多家銀行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
工商銀行表示,要圍繞場景應用增強數字化動能,抓好領航AI+行動,優化“工銀智涌”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更好服務客戶、賦能員工,著力建設面向未來的數字工行。農業銀行提出,推動智慧銀行項目加快實施,強化科技為基層減負賦能。以客戶滿意、員工滿意為目標,持續梳理優化制度和業務流程。
興業銀行表示,要擁抱科技變革。把握數字時代機遇,增強信心、乘勢而上,研究穩定幣,開展“人工智能+”,推進“數據要素X”,做好基礎工作,在智改數轉的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加快從“數字興業”邁向“智慧興業”。浦發銀行則在年中會議中提到,要深化創新,加速基礎技術能力建設。以“面向客戶、提升體驗”為宗旨,向全場景、全業務鏈條推進技術滲透升級,推進AI架構及信創建設增效提速。
在中小銀行方面,蘇州銀行在2025年半年度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減負提能,在一體經營中堅實發展步伐。強化專業能力提升,加大人才上下交流力度,以數字化轉型提升質效,以一體化協同拓展空間,全面增強發展動能。杭州銀行表示,將牢牢抓住金融科技這一“利器”,堅持推進數智賦能一號管理工程。濟寧銀行在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會議上提到,要著力抓好數字化、標準化“兩化融合”,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好數據采集、治理、建模、分析和應用,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安全性,為授信審批、風險防控、業務運營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撐。扎實做好標準化工作,完善標準體系,推進標準落地,以標準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減少差錯、賦能發展。
來源: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