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憑借一張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票根能解鎖30多個商圈、1100多個商戶的優惠;在河南,洛陽推出持有抵洛火車票半價游景區的活動……今年以來,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顯效,消費市場新業態、新模式、新熱點競相涌現。電影票、火車票、演唱會門票、景區門票,這些曾被視為消費旅程“終點站”的票據憑證,在消費升級與數字化浪潮的雙重推動下,正成為撬動更多經濟價值的“新起點”。
所謂“票根經濟”,是指消費者憑借各類演出、賽事、展覽、旅游等場景的票務憑證,在后續消費場景中轉化為優惠憑證,從“單一購買”躍遷至“鏈式體驗”的“一票多用”,構建起消費延伸的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票根成為特殊“代幣”,消費者憑借其獲得折扣、積分,降低支付成本。我國票務市場規模龐大,“票根經濟”通過跨界聯動,將原本孤立的產品或服務串聯起來,把一次消費變成了一串消費鏈,帶動的消費規模十分可觀。
“票根經濟”構筑了“流量—留量—增量”的可持續轉化路徑,為消費市場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然而,當前“票根經濟”發展中面臨著業態融合、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挑戰,龐大的票根轉化為有效消費的潛力還未充分釋放。銀行具備龐大的用戶基礎、成熟的支付結算體系、豐富的消費場景和強大的數據分析實力,天然具備促進文商旅體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基因,理應積極投身到“票根經濟”的發展中,以金融力量激發更廣泛的消費潛力。
深耕票務支付,激發“首次購票”熱情。“票根經濟”發展的基礎在于“首次購票”,只有擁有良好的“首次”消費體驗,消費者才會更多考慮進行后續消費。票務支付是銀行支付結算服務中的重要一環,銀行與許多景區、商戶在票務支付方面深度合作,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今年以來,工商銀行聚焦文旅、文娛、出行等場景,聯合出行服務平臺和主題樂園等,為信用卡用戶提供專屬購票折扣、滿減優惠、提前入園禮遇等權益。金融機構要多措并舉,以良好的“首次購票”消費體驗,提升消費者參與后續消費的意愿。
整合購票信息,提升“多次消費”便利。“票根經濟”的關鍵不是“票根”,而是聯動。現有紙質票根易遭遇偽造問題,部分場景的票根兌換流程繁瑣,票根電子化是提升客戶體驗的關鍵。推廣電子票根需要打通多平臺接口,銀行可以與其他部門和機構合作,在用戶授權前提下,對接票務平臺數據、整合消費者購票信息,在銀行APP內設立專屬板塊,歸集電子票務憑證。搭建電子票務系統,不僅為消費者參與多次消費優惠驗證提供便利,銀行更能基于票務數據為消費者智能推薦專屬消費權益、發放優惠補貼。
構建用戶圖譜,打造“循環消費”閉環。信用卡天然沉淀海量真實消費數據,為精準洞察用戶偏好、構建多維畫像奠定堅實基礎。目前部分票根聯動消費僅停留在簡單折扣上,缺乏基于消費者需求的深度定制。通過數字化技術,銀行可將票務消費數據與金融體系內的餐飲、住宿、購物、交通等數據智能關聯分析,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解決方案,形成長效消費激勵機制,打造消費生態閉環。
金融深度賦能“票根經濟”,關鍵在于深耕消費激勵、打通數據壁壘、延伸場景鏈條、升級服務體驗,將分散的票根資源有效整合起來,促進“吃、住、行、游、購、娛”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這不僅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消費升級的創新實踐,更是惠民生、暖民心的有力舉措。確保“票根經濟”持續發展,除了消費激勵以外,更不能忽視消費鏈條“串起來”之后的服務質量和權益保障。期待“票根經濟”提質升級,成為推動國內消費市場發展壯大的強勁引擎。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石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