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華財險濟寧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濟寧中支”)近3年來為濟寧地區累計承擔農業風險保障金額104.84億元,這是該支公司交出的農險答卷。其因地制宜,相繼創新開發了大閘蟹水文指數保險,承辦了全國首創的水稻收割期天氣指數保險,試點進行生豬疫病檢測服務,開發了水稻病理指數保險產品。以創新實踐為筆,在助力農業穩產、農戶增收的道路上寫下扎實篇章。
指數保險助魚米之鄉豐產又豐收
7月1日,在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張黃鎮吳家村稻田邊,見到了正在跟濟寧中支工作人員一起聊天的村民李振。“我承包了1000多畝稻田,去年部分地塊出現了病害和風災倒伏,多虧買了中華財險的商業性水稻綜合病害病理指數保險,災情發生后,保險公司賠給我2萬多元,這才讓我有繼續種下去的決心。”李振說。
魚臺縣是魚米之鄉。濟寧中支在調研走訪中得知,高溫高濕環境下病蟲害頻發和水稻易發稻瘟病等病害,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給農戶帶來損失。“提單產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病蟲害防治不力,提單產就是空談。”魚臺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朱衛華說。
為保障農民經濟利益,2024年濟寧中支開辦了商業性水稻綜合病害病理指數保險,為張黃鎮2.6萬畝水稻提供近788.64萬元的風險保障。
濟寧中支農險部負責人李坤介紹,以前的水稻保險只保成本,受災導致產量下降造成損失后農民才能獲得賠付。如今增加了對水稻病害的保障賠付,這是山東省行業內首個應用水稻綜合病害病理監測預警模型的指數類創新產品。公司可以通過相關技術,實現對水稻稻瘟病害的未來7日精準預測和發病定局監測,為病害提前預防和統防統治提供了重點區域、時間等決策支持,極大減少了病害在侵染初期的大面積擴散,從而降低了整個作物生育期的病害嚴重程度及染病面積。保險責任關聯了水稻易發病害發病環境,主要保障農戶投入的農藥救治費用,通過保險保障鼓勵種植戶提前介入農作物治療,達到風險減量的目的。
濟寧市微山縣是中國河蟹生態養殖示范縣,高樓鄉是“中國河蟹之鄉”,僅高樓鄉大閘蟹養殖面積超10萬畝,有10個漁業村,專業養蟹戶眾多。養蟹收益高,但風險也大,尤其夏秋季的高溫、暴雨等自然災害對大閘蟹養殖造成很大威脅。濟寧中支在當地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與蟹農面對面征求意見,積極與水文管理部門對接,對近3年來的水文氣象數據進行分析,對保險范圍類型和賠付標準進行細化,在財政、漁業、農業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成功在微山縣開辦了微山縣地方財政大閘蟹水文指數保險。2024年,為633戶、5.48萬畝大閘蟹,提供了1.1億元的風險保障。
在高樓鄉大閘蟹養殖基地,看到一套天氣、水溫、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這是濟寧中支與微山縣各級政府協同開發的“綠色循環漁業 智慧數字蟹塘”微山智慧數字蟹塘項目。該項目通過對大閘蟹養殖過程建立數字化平臺,利用5G網絡、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湖區圍網和高標準池塘設立監測點,把大閘蟹養殖過程中所有的質量安全相關的信息和數據進行融合,同時建立病害專家會診服務、水質在線監測、合格證及質量追溯、養殖尾水監測等系統,讓養殖戶一改憑過去的經驗養殖,轉變成標準化智能養殖,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風險,提升養殖收益。
保險讓朗德鵝變成“致富鵝”
魚臺縣是朗德鵝養殖大縣。截至2024年底,全縣朗德鵝種鵝存欄量突破35萬只,年孵化優質商品鵝苗約1200萬只,占全國朗德鵝苗孵化總量的75%以上,穩居全國最大朗德鵝孵化基地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鵝”。
在魚臺縣朗德畜禽有限公司的孵化車間里,剛出殼不久的朗德雛鵝擠在鋪著軟布的育雛箱里,像一團團會動的淡黃色絨球。濟寧中支的工作人員和公司的技術員正在圍著雛鵝交流。據介紹,朗德鵝渾身是寶,鵝肝名貴,鵝毛鵝絨都有用。
朗德畜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肥肝鵝(朗德鵝)種鵝養殖、培育、種苗孵化、銷售、商品鵝育肥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一直供應朗德畜禽有限公司朗德鵝的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王曉介紹,一只鵝一年光下蛋的效益就在200元左右,養一只鵝的成本在500-600元,一戶如果養1000只鵝,光成本就要至少50萬-60萬元,一旦有疫情或者死亡農戶會損失很大。合作社的農戶基本都入了中華財險的保險。今年發生疫情,保險公司光賠他的合作社就6萬多元,現在養殖戶入保險都比較有積極性。
隨著朗德鵝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快速推進,深層次風險挑戰日益凸顯。疫病防控壓力加大,養殖成本持續攀升。死亡率攀升、藥費加大、產蛋量潛在受損(如疫病影響)等因素疊加,導致養殖收益下滑,挫傷養殖場(戶)積極性,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考驗。
魚臺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主任朱小偉介紹,朗德鵝是專門生產肥肝的品種,為支持產業發展,今年開始縣里和中華財險一起開始尋求給農戶提供保險保障,創新推出地方政策性朗德鵝種鵝養殖保險,保險責任針對90天以上種鵝,貼合朗德鵝種鵝生產實際痛點,全面精準覆蓋核心風險點。濟寧中支率先在清河鎮、張黃鎮、唐馬鎮、王廟鎮開展試點,探索構建“政府引導、財政補貼、保險護航、產業增效”的金融支農新模式,有效化解養殖風險,提振養殖信心。
魚臺縣地方財政補貼性種鵝養殖產業保險核心創新在于“財政補貼+個人自繳”模式,大幅降低了參保門檻。保費由省、縣兩級財政補貼80%,養殖戶承擔20%,養殖戶為每只種鵝僅需繳納1.8元保費,即可享受150元保險保障。這一設計顯著減輕了養殖主體負擔,極大提升了參保意愿。當前濟寧中支已為魚臺縣43名養殖戶及養殖企業,承擔保險保障風險1894.68萬元,已賠付金額34.83萬元。
風險減量走在前面
“農牧業生產存在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將損失降到最低。風險減量工作就要走在前面。”李坤說。
濟寧中支著力構建風險減量服務的長效機制,為投保的廣大農戶開展風險評估、技能培訓、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監測預警等前置服務。
近年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復雜,起伏波動大,極端天氣事件、區域性暴雨多發。濟寧中支完善各級各類風險的應急預案,重點針對暴雨、地質災害、臺風、地震等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濟寧中支注重實戰演練,通過風險減量大練兵提升農險人員各類災害知識和相關防范應對技能以及臨災控量應對能力,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加強風險減量服務組織保障。
今年,針對防災減災農機儲備和調用制度的方案,根據各涉農機構規模,濟寧中支共采購了80套水泵設備,提供給各農險遴選片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區域農業應急救災中心或者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等部門。
針對生豬養殖,濟寧中支則開展生豬疫病檢測風險減量服務。
近幾年非洲豬瘟疫情在多省肆虐,生豬養殖戶損失慘重,生豬保險賠付率持續居高不下。濟寧中支積極探索、更換思路,將被動的養殖險理賠方式,扭轉為主動作為,開展生豬疫病檢測風險減量服務。2024年3月開始在魚臺縣選取了10戶因生豬疫情影響損失較為嚴重的養殖戶,開展非洲豬瘟病、藍耳病病毒核酸檢測服務,委托檢測公司每月對核酸樣品收集并出具檢測報告。目前濟寧中支已將疫病檢測服務推廣至梁山、金鄉、鄒城等縣區,已為養殖戶開展了100余次檢測服務,收集采樣多達1000余個。由濟寧中支養殖險專員通知并指導存在疫病隱患的養殖戶第一時間開展消毒等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阻斷疫病范圍的擴大,給養殖戶累計減少了100萬余元的損失。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