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建明
隨著大盤持續走高,A股融資余額也水漲船高,已連續3個月增長,逼近2萬億元關口。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A股融資余額報1.97萬億元,創近10年新高。本周二深圳融資余額創出歷史新高,滬市融資余額突破萬億元,創出近10年新高。
據了解,A股歷史上融資余額曾經在2015年的牛市中突破過2萬億元,時間段2015年5月下旬至當年7月初,共有30個交易日融資余額維持在2萬億元以上,歷史最高峰時為2015年6月18日,當時融資余額為22666.35億元。如今,時隔10年,融資余額再度逼近2萬億元。
隨著近期市場賺錢效應開始積累,個人投資者資金加速入市,7月下旬融資余額重返1.9萬億元上方。融資資金無疑是近期市場的重要增量資金。7月21日-7月30日,A股成交額較此前明顯增長,持續維持在1.7萬億以上。在此期間,融資余額8連增,合計增加逾800億元。
根據統計,A股融資余額已連續6周增長。其中,7月25日當周融資凈買入額高達446.73億元,為今年第二大單周凈買入額。如果從月份來看,融資余額已連續3個月增長,累計增長金額高達1949億元。
對于融資余額的增長,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稱,近期市場持續回暖,風險偏好有所提升,交易活躍度增強,融資客也在入場。融資資金是市場最主要的杠桿資金,其變動反映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和熱度,是市場走勢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融資資金是杠桿資金,也是一把雙刃劍,助漲也助跌,杠桿資金的狂熱往往是行情階段高潮的信號。”深圳一位私募基金高管表示,“在目前A股已在高位、融資額高企的背景下,投資者不宜過度樂觀,尤其要回避融資盤占比較大的高位個股。”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指出,融資余額增加意味著杠桿資金的市場情緒高漲。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的上漲趨勢得到了杠桿資金的認可,可能預示著資金正在加速進場。不過,融資余額過高也可能是市場過熱的信號,一旦市場出現調整,高杠桿投資者可能面臨較大虧損壓力,加劇市場波動。
富國基金認為,兩融余額上升代表投資者使用杠桿的比例增加,是市場“風險偏好放大器”。它常常反映出投資者對后市的樂觀態度,愿意承擔更高風險以放大收益。參考歷史牛市如2014年,兩融余額快速攀升,往往會催化指數加速上漲,或是牛市深化、從“結構牛”轉向“全面牛”的風向標。本輪行情或已展現出牛市初期特征:交易活躍度和杠桿資金上升提供“動量”,風險偏好改善營造“情緒基礎”,行業主線清晰勾勒“結構框架”。
對于本輪反彈的資金情況,中信證券認為,最初增量資金是比較廣泛和普遍的機構資金凈流入:隨著行業持續跑出相對基準的超額收益,主動權益類產品發行開始回暖;私募產品備案規模在6月超過300億元,同比增加125%;險資也在政策推動下繼續保持增配權益的趨勢。隨著市場賺錢效應開始積累,7月以來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流入加速。近期行情熱度升溫、“反內卷”敘事邏輯加強,一些保守型資金可能也在被動調倉。
(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