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強降雨、高溫、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多發頻發,多地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類安全風險交織疊加,防汛救災工作進入最吃緊、最吃勁的關鍵階段。
面對極端天氣,只有繃緊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以萬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才能確保安全度汛。
壓實各方責任。前不久,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通報了今年全國防汛抗旱責任人2792名,督促各級責任人上崗到位、履職盡責并接受社會監督。水利部門落實小型水庫“三個責任人”近17萬人,落實山洪災害防御預警發布和轉移包保責任人79.7萬人。要嚴格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及防洪工程與基礎設施巡查防守責任,將責任鏈條延伸至每一個網格、每一處風險點,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緊盯重點區域。近期,河南南陽、甘肅白銀等地發生局地暴雨洪澇,造成野外施工人員群死群傷,暴露出特殊區域防控的薄弱環節。針對這一突出短板,7月9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緊急通知,對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提出9條“硬措施”,要求切實把防汛責任措施落實到每一個工地、每一間工棚,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此外,針對低洼地帶、地質災害點、城市地下管網、危舊房屋等重點區域,要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將風險隱患消滅在成災之前。
謹防松懈麻痹。自然災害具有極大不確定性,常常會打破傳統認知。比如,近年來一些北方城市發生嚴重城市內澇,造成人員傷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北方常年未出現大暴雨的情況下,對突發災害的警惕性有所下降。這警示我們必須深化對極端突發自然災害的認知水平,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與物資裝備,確保在災害面前有條不紊、從容面對。
據預測,7月16日至8月15日,我國降雨呈“南北多、中間少”分布,珠江、黃河、海河、遼河等流域可能出現較重汛情,防汛防臺風形勢不容樂觀。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轉移避險安置、災后救助重建等工作,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