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國家多部門協同發力,推出一攬子生育支持政策。在7月3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來自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有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措施的推進情況。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郭陽透露,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部署,中央財政將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
對于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補貼所需資金,中央財政按照一定比例對地方予以補助,中央總體承擔約90%。這既體現了中央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地方的大力支持,也有利于進一步夯實地方管理責任。
在中央財政提供強力資金保障的同時,育兒補貼的具體申領工作也已準備就緒。按照工作計劃,各地將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育兒補貼申領,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
“育兒補貼主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領,同時,我們也保留了線下辦理渠道和人工服務,因特殊原因無法通過線上申領的群眾,可到嬰幼兒戶籍地鄉鎮、街道辦理。大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辦理渠道。”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表示。
據悉,家庭申領時只需提交嬰幼兒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等證明嬰幼兒身份和撫養關系的必要材料。同時,各地省級政務服務平臺都將設置育兒補貼申領專區,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服務平臺也將開通育兒補貼申領入口。
育兒補貼為家庭提供了直接的經濟支持,而生育保險制度則在醫療保障和收入補償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共同構成生育支持的經濟支柱。
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負責人劉娟表示,生育保險制度作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責無旁貸。國家醫保局目前主要從著力擴大生育保險參保覆蓋面、著力提升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水平、著力拓展保障內涵、著力優化管理服務等四方面加大生育支持力度,提高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我國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已達到2.53億人。“十四五”期間,參保人累計享受各項生育保險待遇9614萬人次,基金累計支出4383億元。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全面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報銷,2024年已有超100萬人次享受待遇,部分省份將分娩鎮痛納入報銷。此外,目前全國超六成的統籌地區已經實現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
除了經濟支持和醫療保障,解決嬰幼兒照護難題、提供優質的托育服務是減輕家庭養育負擔、釋放生育意愿的重要環節。
中華全國總工會女職工部部長劉紅梅表示,下一步,中華全國總工會將加強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持續推動用人單位辦托、女職工權益維護等工作,擴大服務覆蓋,提升服務質量,助力推進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
今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對推動用人單位辦托進行專門部署,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大力支持有條件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業園區等用人單位辦托。
與此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也從多方面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落地生效。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表示:經濟上,提高嬰幼兒照護個稅扣除至每月2000元/孩,提升生育醫療報銷水平,擴大生育保險覆蓋并推動津貼直發個人;時間上,全國產假普遍延至158天以上,設立陪產假和育兒假;托育方面,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托位數達千人口4.08個;婦幼健康上,保障生育全程服務,推廣分娩鎮痛,孕產婦及嬰兒死亡率顯著下降并達國際先進水平,加強兒科供給;教育方面,落實“雙減”、推進免費學前教育和多子女同校;住房方面,增加保障房供給并提高多子女家庭公積金貸款額度,全方位降低生育養育負擔。
來源:上海證券報 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