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業打響“反內卷”攻堅戰。近期,廣東、安徽、寧夏、浙江寧波等地金融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相繼發聲,整治“內卷式”競爭,抵制不正當競爭手段,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機構應從金融市場和客戶需求出發,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從“拼價格”向“拼服務”轉型,通過挖掘下沉市場潛能、優化金融服務質效、數字化轉型賦能等方式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多地抵制“內卷式”競爭
整治金融業“內卷式”競爭,正在從廣東擴展至多地。
廣東金融業率先提出“反內卷”,并發布自律公約。據悉,廣東金融監管部門近日已印發銀行業、保險業“內卷式”競爭負面清單,指導行業協會研究制訂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推動行業治理邁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7月末,安徽宣城市銀行業協會倡議:堅持合規經營,抵制內卷,嚴守利率定價底線;聚焦增量市場,優化金融服務質效;強化行業自律,共建合作機制等。
在寧夏,當地銀行業協會開展行業“內卷式”競爭情況座談會,提出將深化自律機制建設,引導各銀行機構嚴守法律法規和行業道德規范,共同營造理性、健康、共贏的行業發展生態,著力打造優質健康的行業發展環境。
保險業也加入了“反內卷”隊伍。今年以來,福建、安徽、河北等多地保險行業協會先后發布公約或行業倡議抵制內卷,抵制惡性價格戰、虛假宣傳、詆毀同業等行為。比如,福建省保險行業協會印發《福建省人身保險銀保業務自律公約》提出,保險機構應全力防范內卷式競爭,不得開展涉及虛列傭金、惡性競爭、實施賬外支出等違規活動。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多地倡議金融“反內卷”,將有助于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機構體系,讓各類機構從金融市場和客戶需求出發,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劍指無序價格戰
金融業“內卷”直接體現在價格競爭上。近年來,消費貸利率跌破3%、變相貼息攬儲、低價爭奪客戶等現象層出不窮,由此帶來了惡性循環。
“大型銀行資金成本低,金融供給足。大行業務下沉,利率快速下降,中小銀行的市場空間被擠壓。”華東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部分中小銀行為留下客戶,不得不降低貸款條件,由此面臨經營壓力和挑戰。
“卷”價格的直接影響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凈息差持續下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下探至1.43%,降到歷史低位。
梳理發現,“反內卷”已逐步深入銀行業務層面。比如,寧波市銀行業協會叫停房貸“返點”行為;廣東銀行業協會倡議,應堅持理性定價、嚴格管理返傭返利,并提出多項倡導性條款和禁止性條款。
在差異化中尋找機會
內卷的根本原因在于同質化競爭,而破局的關鍵在于創新。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業告別“內卷式”競爭存在機會,包括挖掘下沉市場潛能、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利用數字化轉型賦能等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銀行業務千頭萬緒,在反“內卷”的同時做好企業服務。宣城市銀行業協會建議,銀行應將競爭重心轉向產品創新與服務提升,加大對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信貸支持,通過差異化服務拓展增量客戶,減少對他行存量客戶的低效爭奪,推動信貸規模健康增長。
一位國有大行上海分行的網點負責人表示,銀行破除內卷困境,一是要及時響應,做好服務。作為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讓客戶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度。二是要不斷升級迭代產品,多去企業跑一跑,深入了解客戶需求,讓客戶的金融可得性更高。三是要緊跟做好“五篇大文章”等政策導向,抓住業務重點和增量機會。
中小銀行應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回歸本源,揚長避短,真正邁上“小而美”“小而精”發展之路。“相比國有大行,我們小銀行有自己的優勢、能力和市場價值,比如機制靈活和個性化服務,能深入了解和迅速響應當地客戶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一名農商行人士表示。
數字化轉型也是提高服務效率的一劑“良方”。“過去是‘人找數據’,現在逐步轉變為‘數據找人’。我們業務人員現在可以直接使用零售信貸經營儀表盤,直觀感受到數據對業務的影響,讓數據不再游離于業務場景之外,極大提高了服務效率。”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信貸部人士說。(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