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2025年二季度例會。會上發布了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該研究值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低于現行的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超25個基點,觸發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調整機制。
隨后,多家人身險公司發布公告調整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
本次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在業內已有充分的預期。觸發調整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年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
從深層次看,近年來市場整體利率水平持續走低,比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長期低位運行。與此同時,在“償二代”二期規則引導下,人身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壓力也在上升。在多重因素影響背景下,人身險產品下調預定利率有助于緩解利差損風險,促進保險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預定利率調整直接關系人身險產品的開發、備案和銷售。如果頻繁調整,可能會使保險產品剛上市不久就要面臨下架更換。這樣既影響了市場預期,也增加了保險公司產品開發和切換的成本。從本次調整幅度來看,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均下調50個基點,可謂一步到位。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僅下調25個基點,給后續產品開發留下了空間。這說明此次調整不僅考慮到當前的市場環境,也兼顧了今后一個時期人身險市場的發展走向。比如,各人身險公司正積極發展分紅型保險。此次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僅作小幅調整,正是通過利率機制引導分紅型保險產品發展,促進人身險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
近5年來,人身險行業經歷了多輪預定利率調整和產品迭代,人身險公司在產品開發、系統切換、渠道對接等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整體應對機制日趨成熟。此前已有多家人身險公司啟動了新產品開發工作,并與銷售渠道開展了充分的對接與培訓,為產品順利切換打下基礎。
不過,在之前的預定利率下調、產品切換過渡階段,個別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通過夸大宣傳、制造恐慌情緒等方式“炒停售”,誘導消費者在短期內集中投保。隨后消費者在發現產品并不符合自身需要,又申請退保,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因此,面對此次調整,各人身險公司應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對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監測,一旦發現“炒停售”苗頭應及時糾正。
從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市場利率下行疊加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使得人身險行業發展既面臨新挑戰,也蘊含著新機遇。通過此次預定利率調整,各人身險公司需要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度和判斷力,加強對經濟形勢及行業發展規律的研究,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和產品創新,才能全面提升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