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2025年二季度例會,會上發布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該研究值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低于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超過25個基點,觸發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調整。這是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形成后的第一次調整。
隨后,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工銀安盛人壽紛紛發布公告稱,調整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
預定利率再次下調
2025年初,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锻ㄖ访鞔_,當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兩個季度比預定利率研究值高25個基點及以上時,要及時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
從市場情況來看,在本次調整前,人身險公司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5%、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5%。
4月21日,保險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2025年一季度例會,會上發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13%,低于人身險公司在售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37個基點。此次二季度例會發布的研究值為1.99%,低于人身險公司在售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51個基點,觸發了《通知》中關于下調預定利率的機制。
中泰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葛玉翔認為,研究值降低主要是因為近年市場利率平均水平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5%(較一季度下降10個基點)、5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3%(較一季度下降25個基點)、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1.65%(較一季度下降16.6個基點)。根據計算公式,研究值的基礎回報水平涉及250日移動平均和750日移動平均,2024年四季度單季度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大幅下跌逾47個基點,對均值的“殺傷力”顯現。
某大型人身險公司總精算師表示,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在業內已經形成共識。其背后原因,主要包括近年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低位運行、整體市場利率水平走低,以及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壓力上升等因素。下調預定利率,有助于緩解行業利差損風險,促進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差異化調整 推動分紅險發展
從各人身險公司的調整水平來看,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由2.5%調整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由2.0%調整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由1.5%調整為1.0%。
具體來看,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均下調50個基點,而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僅下調25個基點,調整幅度有所不同。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預定利率調整不僅著眼于當前市場環境,也考慮到了長遠發展。預計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的市場研究值將持續在2%以下。如果此次調整幅度過小,按照預定利率調整機制,很可能在四季度再次觸發下調。而頻繁下調將對行業的穩定運行帶來不利影響。例如,新產品上市不久即被下架,需不斷更換產品,影響市場預期和客戶信心。因此,各人身險公司希望通過“一步到位”的調整,使預定利率水平趨于相對穩定,從而減少行業波動的不穩定因素。
對于分紅型保險產品調整幅度較小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這與保險業新“國十條”中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的政策導向密切相關。目前,各人身險公司正積極貫徹落實這一要求,推動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創新發展,其中分紅型保險是各公司發力的重點。此次小幅下調預定利率上限,旨在通過利率機制引導分紅型保險產品的發展,促進行業產品結構優化與轉型升級。
8月底前完成產品切換
《通知》要求,人身險公司需要在兩個月內完成產品切換。根據各人身險公司發布的公告,2025年8月31日24時起不再接受超過上述預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險產品投保申請。這意味著行業將在8月底就完成產品切換,較《通知》要求的時間有所提前。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人身險行業經歷了多輪預定利率調整和產品迭代,人身險公司在產品開發、系統測試、渠道對接等方面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整體應對機制日趨成熟,為提前完成產品切換提供了保障。
注意到,市場對此次預定利率下調有較為充分預期。為應對調整,多家人身險公司此前就啟動了新產品開發工作,并與各銷售渠道開展充分的對接與培訓,確保銷售團隊準確理解新規背景和產品特性,為順利切換打下堅實基礎。
“前期準備工作較為充分,包括產品設計、系統調試、培訓推廣等環節都已基本就緒,因此8月底前能夠順利完成產品切換?!鄙鲜龃笮腿松黼U公司總精算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預定利率下調、產品切換的過渡階段,部分機構通過夸大宣傳、制造恐慌情緒等方式誘導消費者短期內集中投保,擾亂了市場秩序。針對這一問題,監管部門多次發文,明確嚴禁“炒停售”。葛玉翔表示,各人身險公司應嚴格遵守落實,一方面踐行保險行業定價“反內卷”,另一方面提前消耗客戶需求也不利于各人身險公司新單業績的平穩。
對于此次預定利率調整,“炒停售”依然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一方面,各人身險公司應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對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監測,一旦發現“炒停售”苗頭,應及時制止并糾正;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在持續強化市場監測,對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切實維護市場穩定和消費者權益。
業內專家認為,當前,中長端利率持續下行,新會計準則對保險公司財務報表影響增強,行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挑戰。人身險公司要進一步增強市場敏感度和判斷力,加強對經濟形勢及行業發展規律的研究,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和產品轉型,筑牢風險為本、審慎經營理念,找準市場定位,全面提升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朱艷霞 房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