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謝你們了!不用出門就能申請長護險,這樣的政策暖到了我們的心坎里。”近日,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高資街道居民王阿姨在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握著人保財險鎮江市分公司“先鋒服務行動隊”隊員的手激動地說。自7月1日鎮江市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正式將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納入保障范圍以來,這樣的暖心場景正在鎮江丹徒區、潤州區城鄉不斷上演。
政策擴面:長護險全覆蓋
作為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長護險旨在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和費用保障,減輕家庭照護壓力。自7月1日鎮江市長護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后,申請并通過重度失能等級評估的參保人員,均可選擇入住定點護理機構、居家上門護理服務、親情護理補助、基礎護理服務和親情護理補助相結合、特色護理服務和親情護理補助相結合等5種保障類型的任意一種。
“我老伴是揚中市油坊鎮居民醫保參保人,去年就開始享受長護險待遇,這讓我們全家對照顧他更有了底氣。”市民高女士說,老伴今年74歲,患有腦梗死、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思維不清,大小便失禁,長期臥床呈半植物人狀態。2024年3月,老伴入住長護險定點護理機構揚中怡和護理院,享受24小時連續護理,長護險基金按每天50元標準與護理院結算。“一個月按30天算就是1500元,讓我們的經濟壓力減輕了不少!”為了讓老伴更好地感受到家庭親情,當年6月,高女士將他接回家,重新為其選擇了基礎護理服務和親情護理補助相結合的保障類型。“每個月專業護理機構都會提供7次上門服務,為他洗頭、剪指甲,做一些基礎護理,我們還能享受到10元一天的親情護理補助。”高女士說,有了家人的陪護后,老伴的精神狀態比以前好轉了。
今年,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員將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和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員長護險享受同等保障。這標志著鎮江市在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提升民生福祉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將進一步增強參保人員應對失能風險的能力。
主動服務:“鐵腳板”踏出惠民“加速度”
“過去是群眾‘上門問’,現在是我們‘送上門’。”人保財險鎮江市分公司作為長護險承辦商保機構,迅速組建“先鋒服務行動隊”,發揚“鐵腳板精神”,深入社區、村鎮開展精準摸排。工作人員通過前期電話篩查、數據比對,鎖定重度失能人員潛在群體,主動奔赴丹徒區上黨鎮、高橋鎮、世業洲等,在該地便民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辦理點,現場指導居民填寫評估申請表、提交材料,讓群眾“少跑腿、零跑腿”。
截至7月21日,短短21天,“先鋒服務行動隊”已累計走訪村(社區)38個,服務群眾超3000人次,協助完成長護險待遇申請272人。“很多失能老人行動不便,家人也沒時間跑腿,我們多走一步,群眾就少些麻煩。”“先鋒服務行動隊”隊員崔旭柘擦著額頭的汗說,雖然連日高溫,但看到群眾滿意的笑容,就覺得“值了”。
鎮江市醫療保障局和經辦機構為長護險客戶提供溫暖服務。政軒/攝
精準落地:讓惠民政策“看得見、摸得著”
為確保政策紅利直達群眾,人保財險鎮江市分公司配合醫保部門簡化申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通過“線上+線下”雙通道受理。符合條件的居民可通過“鎮江長護”小程序在線申請,也可由“先鋒服務行動隊”協助辦理,評估通過后即可享受居家上門護理、入住定點機構等多樣化服務。
“長護險不僅解決了我母親的照護難題,每月還有親情護理補助費用發放,真是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高橋鎮居民張先生的母親因腦梗導致重度失能,“先鋒服務行動隊”主動上門協助其辦理待遇申請,評估通過后很快就有護理機構上門服務。
鎮江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長護險制度覆蓋范圍是今年鎮江市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長護險保費由個人、醫保統籌基金、財政按比例分擔,資金籌集按每人每年100元標準減半征收,即個人負擔15元,醫保統籌基金負擔20元,財政負擔15元。
下階段,醫保部門將在制度建設、籌資機制、經辦流程、辦事體驗等方面持續優化提升,健全長護險服務體系,延伸保障范圍,加強監督管理,加大政策宣傳,把這項關系民生福祉的實事辦好,確保有需要的重度失能人群享受到長護險政策紅利。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祖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