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正縱深推進整治“內卷”行業亂象。近日,為規范廣東省(不含深圳)保險公司競爭行為,防止“內卷式”競爭,引導行業回歸良性競爭,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廣東保險業防止“內卷式”競爭自律公約》。而今年以來,福建、安徽、河北廊坊等各地已先后發布了行業公約或行業倡議抵制保險業“內卷”,不僅如此,非車險領域將推行“報行合一”的消息,也將保險行業反“內卷”的話題擺上臺面。
那么,保險業緣何需要反“內卷”?又一地在保險業吹起反“內卷”的風,將會為市場帶來哪些變化?保險機構做到反“內卷”,離不開哪些要素?
已有多地喊話告別“內卷”
近日,廣東通過印發銀行業保險業“內卷式”競爭負面清單,指導行業協會研究制定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在7月24日舉行的2025年上半年廣東銀行業保險業新聞通氣會上,《廣東銀行業自律公約》《廣東保險業自律公約》同步發布。
據了解,《廣東保險業自律公約》提出的“反內卷”方向,主要包括嚴格費用管理、嚴守業務規范、科學考核管理、建差異化優勢等。
此前,部分機構通過違規返現、虛增費用等手段搶占市場。《廣東保險業自律公約》不僅提出抵制惡性價格戰、不濫用渠道手續費、不虛列費用違規套利,還提出不制定不合理考核標準等。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保險誘導營銷等亂象,《廣東保險業自律公約》也提出,不以“1 元保”“首月1元”等低價噱頭吸引流量、誘導營銷。不使用“100%賠付”“有災賠災、無災返本”等絕對化用語進行宣傳,不向客戶承諾“特殊理賠通道”等無法兌現的服務。
從安徽提出,嚴格遵循“報行合一”監管要求,堅決抵制惡性價格戰、虛假宣傳、詆毀同業等行為;到福建提出,費用管理方面,保險機構應全力防范“內卷式”競爭,不得開展涉及虛列傭金、惡性競爭、實施賬外支出等違規活動,調查發現,今年以來,保險業對“反內卷”的呼聲愈加響亮。
眾托幫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龍格對此表示,惡性價格戰、虛列費用、高額手續費等內卷行為推高行業成本,侵蝕利潤,損害消費者權益與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以“虛列費用套利”為例,保險公司虛增會議費、假理賠等套取資金補貼低價,導致成本失真、定價體系混亂,引發全行業虧損惡性循環。
有保險業資深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保險行業內卷表現也體現在“價格戰”與“手續費戰”上。比如,許多保險公司為了沖規模,不惜以遠高于合理水平的手續費“搶人”“搶單”。這不僅使銷售費用虛高、財務結構畸形,還直接誘發了一系列不規范行為,比如虛列中介費用、違規套現返點、以“贈油卡、旅游券”等方式繞開合同返利。
甩掉陋習需險企“身體力行”
保險業之所以迫切需要反“內卷”,根源在于行業進入發展轉型的關鍵期。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過去依賴“高投入、高返傭、高沖刺”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粗放式競爭帶來的不是更強的行業競爭力,而是更深的資源浪費、客戶信任透支以及品牌信譽削弱。
而減少“內卷”競爭,將給市場帶來多維影響。龍格認為,在價格端,遏制低價傾銷,保障產品合理利潤,避免“賠本賺吆喝”。在手續費端,可以降低渠道傭金惡性競爭,減少套利空間,倒逼機構轉向服務與技術競爭。整體而言,可以緩解險企盈利壓力,推動資源投入產品創新與理賠服務,提升行業效率與消費者信任。
不僅如此,從發展趨勢來看,打破“內卷”式競爭的思維也會使得行業轉向差異化競爭(如科技賦能、定制化產品),減少同質化內耗;市場秩序規范化,消費者免受誤導銷售、理賠縮水等侵害;保險機構盈利結構優化,從“規模驅動”轉向“質量驅動”。
上述資深人士也表示,減少價格和手續費方面的“內卷”,首先有助于扭轉行業“重規模、輕價值”的發展偏向,讓保險公司回到產品、風控、服務等核心競爭力上來。一個行業健康的標志,不是表面上業務做得多快,而是利潤質量、客戶黏性和品牌信用能不能沉淀下來。其次,也有利于提升行業的專業門檻,倒逼銷售端告別“靠返點吃飯”,轉而向“靠專業留客”轉型。手續費恢復理性后,真正有專業能力的代理人才能在行業中獲得合理收益,形成正循環。
更深遠的影響是,行業將從“價格驅動”過渡到“價值驅動”。一旦惡性價格戰被遏制,企業才會有意愿投入到產品創新、客戶服務和科技賦能等長期建設中,而不是不斷“賠本賺吆喝”。客戶也會更愿意為透明、真實、有保障的保險服務買單,行業生態由此發生根本性轉變。
那么,“反內卷”,保險公司如何做?這不僅是一道必答題,還需“拿到分”。以廣東為例,當地監管對險企避免“內卷式”競爭提出要求。廣東金融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包祖明近日在座談會上表示,“內卷式”競爭是保險市場亂象的根源,整治“內卷式”競爭關乎行業長遠發展。要形成長效機制,各公司要轉變經營理念、強化組織推動、聚焦問題治理。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下一步,除了監管的持續引導與問責機制,推動行業底線思維強化剛性約束,也需要險企自身擁有戰略轉型的勇氣,要真正放棄短期沖量的幻想。只有當行業從“賺快錢”回歸到“做信任”,保險才真正擁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