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排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下稱置換政策)。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25日在北京介紹,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已于當年發行完畢,2025年上半年全部使用完畢;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截至6月末已發行1.8萬億元,已使用1.44萬億元。總體來看,置換政策實施效果已逐步顯現。
——減輕了當期流動性壓力。通過發行使用低息的地方政府債券優先置換利息高、期限短、風險大的隱性債務,極大降低了債務利息支出和到期債務的償還、接續壓力。
——釋放了經濟發展動能。置換政策實施后,地方需要自行化解的隱性債務規模大幅減少,釋放出大量的資金資源和時間精力,助力地方專注于兜牢“三保”底線和加快經濟建設,為地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推動了融資平臺改革轉型。通過加快置換融資平臺承擔的隱性債務,實現融資平臺數量大幅壓減,有效支持“實體類”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后“輕裝上陣”,助力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發布會上,李大偉還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5%。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明顯加快,投向領域進一步拓寬。投向領域由“正面清單”管理轉變為“負面清單”管理,除完全無收益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房地產等項目、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以及依法不得用于經常性支出外,其他符合條件的項目均可申請專項債券資金支持。
同時,政策允許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李大偉表示,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由原來17個行業擴大至22個。上半年,各地發行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1917億元,同比增長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趙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