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智能化轉型
環保產業正經歷一場由人工智能(AI)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7月以來,瀚藍環境、僑銀股份等環保頭部企業積極攜手科技公司,通過組建合資企業、成立研究院等,將AI技術創新應用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推進產業智能化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這場轉型不僅重構環保產業的技術架構,更將重塑企業商業模式與市場價值。隨著AI技術在垃圾焚燒、環衛服務、水務管理等場景的深度應用,環保產業正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驅動”,智能化轉型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頭部企業加速布局AI新賽道
僑銀股份聯手愛化身科技成立AI城服合資公司、瀚藍環境打造全國首個環保行業人工智能“超腦”、龍凈環保推出AI智慧運維系統和電除塵AI清灰機器人解決方案……環保頭部企業正加速布局AI賽道。
近日,僑銀股份與愛化身科技聯合,控股成立天奈人機交互技術(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天奈人機交互公司”)。“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城市服務,是推動行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僑銀股份相關負責人直言。
作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城市服務企業,僑銀股份深耕行業二十余年,已構建起覆蓋城鄉環境服務、環衛工程、市政管養等全產業鏈的運營能力,為自身AI與城市服務的融合奠定了扎實基礎。
天奈人機交互公司將整合僑銀股份豐富的城市服務項目實踐經驗與愛化身科技的全流程自動化引擎、行業知識深度嵌入能力,把AI能力滲透到更細分的城市服務場景中,從而催生全新的、更人性化的智能化應用,并促使城市服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決策”。
例如,在市政管養中,AI可結合設備數據實現更精準的設施維護調度,讓城市服務場景從傳統人工覆蓋向AI深度參與的全場景智能化延伸;一線作業人員可通過AI實時獲取專業指導,作業流程實現自動化運轉,提升城市服務整體效能。
環保行業智能化轉型的先行者瀚藍環境,近期也在AI領域獲得突破。7月15日,“瀚藍環境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揭牌成立,將打造國內首個專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行業超腦”與“企業超腦”。據悉,2019年瀚藍環境與阿里云聯合打造的“AI垃圾焚燒大腦”,至今仍被視為行業智能化改造的標桿案例。
據介紹,瀚藍環境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將深耕AI“根技術”,構建 “可遷移、可解釋、可信賴”的環保行業超腦集群核心引擎,驅動環保行業底座智能化、數據價值化、業務模型化、應用智慧化,加速垂直領域場景應用裂變。
同樣擁抱AI的還有龍凈環保、首創環保、清新環境、青達環保等公司。7月15日,青達環保公告披露,公司“融合邊緣計算與數字孿生的輸渣設備智能運維技術”已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6月底,龍凈環保推出AI智慧運維系統和電除塵AI清灰機器人解決方案,實現了從設備監測、故障預警到維護決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行業提供“智能化運維,精準化管控”的智慧方案。據悉,龍凈環保AI智慧高壓電源及控制系統相關技術已深度應用于電力及鋼鐵燒結行業,自主化運行能力優異,節能率達30%至50%。
AI有望重塑環保產業生態
“存量時代,AI驅動未來。”首創環保在發布《2025AI+行動計劃》時如此表示。當前,以“雙碳”目標和AI智能發展為代表的產業革命,正在重塑環保產業生態,環境治理正從“末端治理”向“精準治理、智慧管控”邁進。
這正是環保企業在技術升級和戰略轉型層面積極擁抱AI技術的底層邏輯。以瀚藍環境為例,公司擁有覆蓋固廢處理、能源供應、水務等領域的豐富業務場景,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近10萬噸/日,服務覆蓋全國20個省(區、市)、54個城市、77個縣區。公司運營管理的業務場景積累了海量結構化數據,涵蓋設備運行參數、環境監測指標、資源循環效率等核心維度。
“這些海量數據具有極高利用價值。”瀚藍環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數據若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將推動環保領域智能化創新,對于環保行業提質增效作用將不可估量。
技術創新方面,青達環保致力于通過融合邊緣計算與數字孿生的AI技術,構建一套具備自感知、自診斷、自優化能力的輸渣設備智能運維管理平臺,有效解決火電廠干排渣系統現有運行管理中的各類痛點問題,達成“無人值守,智慧運營”的先進管理模式,為火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與高效精細化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AI賦能,將實現雙重突破。”僑銀股份前述負責人直言,運營端,將優化內部流程,讓員工從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業務端,將賦能服務場景,推動智慧城服、智慧社區等落地,最終實現從“服務城市”到“數智化城市”的迭代升級。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張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