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截至7月15日,中歐班列中通道內蒙古二連浩特鐵路口岸今年出入境中歐班列突破2000列,較去年提前13天 。這一成績不僅是鐵路運輸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我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拓展對外開放格局的生動寫照。
中歐班列中通道跑出“加速度”。今年中歐班列中通道通行的中歐班列同比增加138列;運送貨物22.65萬標箱、256.3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7%、10.5%。如此顯著的增長,直觀地反映出中歐班列在國際物流市場中愈發重要的地位。其背后,是不斷優化的運輸組織和持續提升的通關效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鐵路部門與蒙古國扎門烏德站推行“兩站一體化”運輸模式,通過“日對話、月會晤”機制,精準鋪排列車到開計劃,讓信息得以高效互通,運輸計劃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依托“數字口岸”系統推進無紙化通關,加強與海關、邊檢等聯檢單位的協作,使得邊檢查驗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班列通關時間壓縮了5%以上,極大地提升了運輸效率。
中歐班列中通道成區域發展“新引擎”。從國內視角來看,它串聯起了國內24個省區60余座城市,為內陸地區開辟了一條對外開放的“快車道”,讓原本地處內陸、遠離沿海港口的城市也能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在國際合作方面,中歐班列中通道現有運營線路73條,通達德國、波蘭等10余國70多個樞紐站點,成為了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重要貿易紐帶,促進了沿線國家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它不僅為歐洲市場帶去了豐富多樣的“中國制造”,從過去的機械配件、服裝鞋帽,到如今占比超40%的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也從歐洲帶回了先進的機械設備、優質的農產品等,滿足了國內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中歐班列中通道激活貿易“新動能”。隨著全球貿易格局的不斷變化,國際物流需求也在持續攀升。中歐班列憑借其安全、高效、穩定的運輸優勢,成為了眾多企業在國際物流運輸中的優先選擇。面對未來,中歐班列中通道還需繼續深挖潛力,在提升運輸能力、豐富運輸品類、強化服務質量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要加強與沿線國家在政策、標準、信息等方面的對接,打造更加暢通、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中歐班列中通道突破2000列,只是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節點,未來,它必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我國與沿線國家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邁向新的高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的力量。
來源:日照新聞網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