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反內卷”引發供給收縮預期之下,國內自主定價的商品率先反應。
受到本周山西等地計劃開展煤炭生產核查消息影響,煤炭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7月23日焦煤期貨主力2509合約繼續大漲11%,截至收盤,當月漲幅已經超過34%。此外,7月以來,多個大宗商品期貨品種持續上漲,其中,多晶硅2509漲超50%,焦炭2509漲幅近20%。
對比近期期貨市場走勢,也可以看出“反內卷”正在從月初的光伏、鋼鐵行業,逐步向煤炭、玻璃等建材領域擴散,相關品種近期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現貨市場遠遠沒有期貨、股票等資本市場反應得那般強烈。
比如玻璃期貨,7月以來其主力合約漲幅接近20%,而來自生意社等市場機構追蹤的玻璃現貨則從每噸1105元升至1180元附近,漲幅尚不足7%。
同樣存在產能去化預期、暫無期貨上市的水泥,近期現貨價格繼續保持下跌,依舊處于2020年以來的歷史低位。
這意味著,市場對“反內卷”信號強烈的商品炒作,還是局限在政策預期層面,后續會否有更多的產能限制或產能去化政策落地,將成為決定以上大宗商品反彈高度的主要變量。
從鋼鐵到煤炭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此后,在唐山“7月4—15日燒結機限產30%”的消息刺激下,鋼鐵現貨、期貨和股票市場出現集體上漲行情。
曾經的報道指出,“唐山的限產情況比較普遍,此次限產與行業去產能沒有直接邏輯關系,當前也沒有相對明確的產能去化政策?!?/p>
本周煤炭行業的供給收縮預期,則有著更為明確的產能限制規則,其價格上漲幅度也明顯大于月初的鋼鐵。
“煤炭企業要守牢安全穩定底線,科學把握生產節奏,提升煤炭供給質量。加強行業自律,整治內卷式競爭,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平衡。”中國煤炭運銷協會7月14日曾經發文指出。
7月22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的一份關于開展煤礦生產情況核查的通知在市場上廣泛流傳。《通知》稱,今年以來,全國煤炭供需形勢總體寬松,價格持續下行,部分煤礦企業“以量補價”,超公告產能組織生產,嚴重擾亂煤炭市場秩序。
核查內容涉及,2024年全年原煤產量是否超過公告產能,2025年1—6月單月原煤產量是否超過公告產能的10%,以及“企業集體公司在安排2025年計劃時,是否向所屬煤礦下達超過公告產能的生產計劃及相關經濟指標”等。根據煤炭產能管理規定,煤礦要嚴格按公告產能組織生產,對超能力生產的煤礦,一律責令停產整改。
“若政策預期嚴格執行,部分煤炭主產省或出現產量下滑,預計也會引發部分結構性減產?!敝行抛C券指出,按照全年產量不得超過核定產能的規定推算,下半年預期的維度,內蒙古原煤產量環比或減少4300萬噸,同比或下降10%。
同時,在二季度煤價下降較快的階段,部分盈利較差的煤礦存在減產現象,但部分盈利好的煤礦也存在增產和超產的現象,這部分微觀層面結構性超產的煤礦在政策嚴格執行的條件下,或同樣出現減產。
加之當前煤炭產量回升速度偏慢,焦煤存在階段性供應偏緊的情況,上述生產核查消息曝光后,相關期貨品種迅速拉漲,當天焦煤、焦炭期貨漲停。
鋼鐵、煤炭期貨價格先后出現異動后,市場對其他產能過剩行業的“反內卷”預期也有明顯升溫。
“下半年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工信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近期表示。
對此,期貨機構普遍認為,后續發布的工作方案會重點包含“反內卷”的內容,并可能涉及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內容。
參考7月以來上漲明顯的鋼鐵、煤炭,后續隨著相關工作方案的發布也將引發更多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
政策力度決定價格高度
“反內卷”政策預期之下,期貨市場的資金也在向相關領域集中。
以7月23日為例,按照文華財經劃分的商品分類指數,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分別為化工板塊、黑色系商品和建材板塊,其中部分商品近期交投活躍度提升明顯。
比如玻璃期貨,7月以前的單日成交量多保持在200萬手以內,7月初鋼鐵板塊股、期異動時,單日成交量達到411萬手的階段性新高。
而在市場對“反內卷”政策預期再次升溫后,本周前三天其單日成交量均保持在450萬手以上。加之持倉量的下降,使得衡量玻璃期貨投機度的“成交持倉比”指標明顯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其價格漲幅。
據統計,月初以來,玻璃期貨主力2509合約漲幅達到18.96%。
另據生意社追蹤的國內平板玻璃價格,6月末國內現貨價為1105.6元/噸,到7月22日升至1180元/噸,區間漲幅為6.7%。
水泥同屬上述十大穩增長行業,但沒有期貨品種,近期價格走勢更是波瀾不驚。
其中,來自中國水泥網的水泥價格指數本月下跌5%左右,數字水泥網追蹤的全國P.O 42.5高標水泥含稅價則是從4月開始下跌至今,其價格處于近五年以來的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尚無止跌跡象。
此外,具備國際定價特點的工業金屬、石化產品,近期漲幅也遠遠不如上述鋼鐵、煤炭等國內自主定價產品。
這意味著,近期只是在“反內卷”政策預期之下,部分期貨品種受到消息、資金的推動,出現了結構性的上漲,而非商品市場系統性上漲行情。
后續,相關“反內卷”政策何時發布,產能限制或產能去化會覆蓋哪些行業,又會帶來多大幅度的供給收縮,仍然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尚待明晰,這將決定相關產品價格上漲的延續性和上漲高度。
比如本周領漲的焦煤期貨,中信期貨研究員冉宇蒙便指出,后續需要關注其供應端的恢復情況,與行業“反內卷”政策的實際落地情況。
面對以上諸多不確定因素,并且已經積累了動輒20%以上的可觀漲幅后,除了焦煤期貨7月23日能夠繼續保持漲停以外,22日漲停的其他商品期貨23日午后已經開始走弱,多晶硅、焦炭、玻璃與純堿等品種均是如此。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