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樞紐觸摸開放脈搏,在科創企業感知產業動能,在城市發展中探尋合作機遇……連日來,參加第一屆“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合作發展大會的嘉賓們走進重慶多個區縣、企業實地考察,直觀感受中國西部地區發展的蓬勃活力與廣闊空間。
7月16日至17日,第一屆“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合作發展大會在重慶舉行。會后,參會嘉賓們分為不同路線,深度參訪重慶中心城區、渝西片區以及渝東北片區,了解當地歷史文化、自然風光與特色優勢產業,探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密鑰”。
在沙坪壩區的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卡車穿梭不息,龍門吊巨臂起落間,一個個標箱正等待啟程。“山城重慶的地理邊界被一條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徹底打破,開放發展的澎湃動能沿著鐵軌、航線向全球輻射。”繁忙運轉的物流圖景,讓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雷寧真切觸摸到“內陸變前沿”的強勁脈搏。
在忠縣石寶寨,寨樓依山取勢、榫卯相連,引得僑胞們驚嘆不已。美國DH環球投資集團總裁戴倩建議忠縣圍繞地方特色開發文旅項目,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走進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參訪團沉浸式感受造像藝術之美。“第一次看到電影屏幕是在頭頂上方,效果特別震撼,仿佛穿越千年與石刻對話,每一尊佛像雕刻惟妙惟肖,加深了我對石刻藝術的認識,感受到造像藝術的極致之美。”參會嘉賓、北京福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強說。
圖為參會嘉賓參訪重慶大足石刻。陳媛 攝
廣大僑胞具有聯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撬動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的獨特優勢。第一屆“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合作發展大會積極促進僑胞高水平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于推動“僑”的優勢與“渝”的機遇深度融合、雙向奔赴意義重大。
重慶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孟衛紅21日在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成果通報會上介紹,第一屆“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合作發展大會為重慶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從簽約能級來看,10億元以上項目16個,簽約金額近350億元,凸顯華僑華人對重慶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從產業結構來看,簽約數字經濟、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項目16個,將有力補強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簽約科技創新、新興金融、現代物流、軟件及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項目34個,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態勢顯著增強;簽約跨國城市開發與基建項目14個,涵蓋產能合作、基礎設施開發、貿易互通等領域。
圖為中國僑聯“僑助千企萬品出海”聯盟正式成立。 何蓬磊 攝
據了解,第一屆“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合作發展大會緊扣發展前沿與區域協同,舉辦4個單場活動。中國僑聯“僑助千企萬品出海”聯盟在活動中成立,發起單位包括重點外貿大省僑聯、僑商組織,海外僑界代表性工商社團,大型跨國僑企,涉僑律所等。聯盟將依托僑界全球網絡與資源優勢,高效響應國際貿易需求,實現信息共享、活動聯動、渠道對接。
在“僑助民心相通·講好中國故事”國際傳播交流專場中,來自海內外的華文媒體、嘉賓朋友一起感受現代化川渝的萬千氣象。菲律賓《商報》執行總編蔡友銘稱,川渝兩地工業、科技、文化和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成果令他印象深刻,將積極當好重慶、四川與世界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重慶作為本次大會的舉辦地,高度重視發揮僑胞作用,近年來開展“一帶一路”僑商合作發展大會、世界名校“僑”重慶、“僑建新重慶”等品牌活動,與海外上千個僑團密切聯系,在一定區域內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工作格局。
來源:中國新聞網 梁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