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7月21日上市至今,廣期所的碳酸鋰期貨已運行滿兩年。其間,越來越多鋰電產業企業通過靈活運用碳酸鋰期貨與期權工具,有效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如今,碳酸鋰期貨不僅成為國內鋰電產業廣泛認可的重要定價基準,更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成為全球碳酸鋰貿易的重要定價參考。
這背后,離不開廣期所在市場培育上的努力。從發揮產業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到覆蓋全國的培訓活動,廣期所一步步推動碳酸鋰期貨功能發揮,深入扎根產業土壤。
回望過去兩年,碳酸鋰期貨的上市,不僅破解了傳統貿易的風險管理難題,更給鋰電產業鏈注入了一劑穿越周期的“強心針”,保障其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鋰電產業的“通用語言”
“碳酸鋰期貨像原料采購單一樣,已成為鋰電行業的‘日用品’。”杭州熱聯集團新能源業務部負責人侯志偉感慨道,碳酸鋰期貨上市兩年來,對鋰電行業造成了深刻影響。當前,無論是原料端還是終端市場,十家企業有九家都能對“期貨定價”娓娓道來,即便未直接參與期貨交易,也早已通過期現結合模式開展貿易,或參考期貨價格規劃產銷。
這些鋰電產業深度參與期貨市場的現象,是熱聯集團碳酸鋰貿易業務快速發展的“助推劑”。作為2024年才涉足碳酸鋰貿易的“新手”,熱聯集團的業務發展非常迅速,今年前5個月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貿易量。 據了解,熱聯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國際、國內大宗商品及產業服務的杭州國有企業,經營品種覆蓋黑色金屬全鏈條,并將黑色金屬領域成熟的運營模式復制到“非黑”領域。
“沒有期貨工具,我們根本無法涉足鋰電行業。”侯志偉表示,作為深耕大宗商品領域的企業,公司的貿易業務都依托期貨市場開展。其中,碳酸鋰貿易業務發展之所以快速,本質是碳酸鋰期貨市場快速發展的縮影。
據了解,上市兩年來,碳酸鋰期貨成交量與持倉量穩步增長,尤其是以產業企業為主的一般法人客戶,參與度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碳酸鋰期貨成交量約2959.19萬手,日均持倉量43.59萬手。其中,一般法人客戶日均持倉43.27萬手,占比49.63%,相較2023年的18.50%,提升了31.13個百分點,進一步滿足了產業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
一般法人客戶參與度大幅提升,反映出鋰電產業企業主動運用期貨工具應對市場波動的意識顯著增強。
“在碳酸鋰價格下行周期,碳酸鋰產業企業普遍通過套期保值鎖定生產利潤,同時積極采用期貨點價模式銷售,將現貨定價與期貨價格深度綁定,持續提升風險管理效能。這種產業實踐的深化,推動期貨定價模式成為上下游企業的共識。”侯志偉表示,在碳酸鋰價格波動下,產業企業實實在在地嘗到了期貨工具的甜頭兒。當前,國內上下游企業都已接受以期貨價格為主的定價模式,同時促使碳酸鋰期貨日益成熟。
產業對期貨工具的擁抱,也體現在上市公司的積極布局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71家鋰電上市公司發布關于開展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較2023年12月末的23家增長了208%。
“這一數據大幅躍升,不僅印證了實體企業對期貨工具的深度認可,更彰顯了金融衍生品服務新能源產業的深度。”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碳酸鋰期貨讓企業在價格波動中保持經營底氣,當期貨定價成為產業的“通用語言”,碳酸鋰期貨不僅是風險管理的工具,更成為推動鋰電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際貿易的“剛性錨點”
當前,碳酸鋰期貨不僅是國內鋰電產業公認的重要定價基準,更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成為全球碳酸鋰貿易的重要定價參考。
這一突破,在熱聯集團的國際貿易中得到了印證。“無論是非洲當地礦主,還是國內去非洲做生意的客商,看到我們是中國企業,便知道給我們的報價要以碳酸鋰期貨價格為核心參照。”侯志偉表示,如今的非洲貿易市場,碳酸鋰期貨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交易的“剛性錨點”,市場都清楚中國企業的定價參考了碳酸鋰期貨,即便合同中未明確載明,期貨價格也是貿易談判的錨點。
隨著碳酸鋰期貨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澳洲市場的定價格局也隨之重塑。“去年,我們在澳洲采購鋰礦時直接以碳酸鋰期貨價格為基準,倒推鋰礦結算價。”侯志偉介紹,當前,越來越多海外客戶主動圍繞碳酸鋰期貨價格構建報價體系。大家約定直接采用廣期所點價公式結算,圍繞碳酸鋰期貨價格,換算對應的礦價。這一定價機制,直接促使第三方平臺的報價節奏與碳酸鋰期貨價格聯動,不僅提升了價格調整的及時性,更推動了定價過程的公開透明。
侯志偉認為,海外礦山主動跟隨廣期所碳酸鋰期貨價格調整報價,體現了市場對這一價格體系認可度的提升。這既是中國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有效發揮的體現,更彰顯了全球鋰電產業對中國期貨市場價格影響力的認可。
在企業的海外業務拓展中,廣期所碳酸鋰期貨扮演著重要角色。碳酸鋰企業通過對期貨工具的創新應用,不僅有效破解了海外資源貿易中的價格波動難題,更構建了可持續的國際合作模式,推動海外業務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
作為象嶼集團旗下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自2018年起,象嶼新能源便開始布局海外礦產。2023年9月,象嶼新能源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設立集采中心。
“長期以來,碳酸鋰國際化業務面臨運輸及加工周期漫長,以及碳酸鋰價格波動頻繁等影響。”象嶼新能源副總經理陳駿逸表示,2023年碳酸鋰價格下行,鋰礦石從非洲運抵國內需要2—3個月,其間價格可能面臨下跌風險,若缺乏風險對沖工具,虧損難以估量。他們當時敢在非洲布局鋰礦貿易業務,與碳酸鋰期貨有很大關系。
“借助碳酸鋰期貨,象嶼新能源建立了全流程套保機制,在非洲采購礦石時同步進行期貨套保,待礦石運抵國內加工為碳酸鋰并銷售后,再對期貨頭寸平倉,完美規避了跨周期的價格波動風險。”陳駿逸表示,碳酸鋰期貨的上市,解決了他們海外業務的現貨敞口,增加了他們走出去,做強、做大的信心。
更具突破性的是,象嶼新能源將期貨定價模式創新引入非洲市場,重塑了其與海外礦主的合作邏輯。“以往非洲礦市采用一口價模式,時常有礦主因擔憂虧損而停采、停發。”陳駿逸表示,借助碳酸鋰期貨后點價模式,象嶼新能源以期貨價為基準核算礦價,把點價權讓給礦主,讓其在約定周期內擇時鎖價。在碳酸鋰價格下行周期,還給礦主提供“提前收款+遠期點價”的方案,讓礦主開采后即可收款,并通過“后點價”機制,在后續價格回升后再給礦主補足差額。該模式不僅激勵礦主持續開采發貨,還有效確保了海外鋰礦資源的穩定供應。
廣期所多維賦能
如今,以碳酸鋰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定價機制,已從最初的探索性實踐,快速成長為貫穿全產業鏈的主流貿易模式。這一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既是產業鏈對創新模式的主動擁抱,也是廣期所主動作為、多維賦能的成果體現。
作為市場培育的“賦能者”,廣期所于2024年9月啟動“助綠向新”產業服務計劃,推出建設產業基地、實施產業培育專項等一攬子措施。2025年4月,廣期所首批“助綠向新”產業基地正式設立,確定8家產業企業為首批“助綠向新”碳酸鋰品種產業基地,并支持物產中大、九嶺鋰業等龍頭企業舉辦碳酸鋰培訓活動,有效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優勢,帶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運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
作為生態構建的“推動者”,廣期所深耕產業一線的培育工作更顯戰略定力,其積極聯合地方政府、證監局、行業協會、上市公司協會等在江西、青海、四川、山東等地舉辦9場碳酸鋰品種產業風險管理專題培訓,提升地方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重點鋰電新能源產業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識和參與程度,覆蓋重點產業企業1100余人次。
同時,廣期所積極幫助期貨公司培養鋰電新能源產業服務相關人才,依托“新能源·向未來”人才培訓品牌,持續開展碳酸鋰品種線上線下人才培訓。截至目前,廣期所已開展26期培訓,并支持期貨公司舉辦了超過500場市場培訓、調研等活動。
自碳酸鋰期貨上市以來,廣期所始終以實體經濟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市場生態。過去兩年,廣期所赴江西、青海、福建、湖南等鋰電產業集中地區,調研近40家鋰電產業企業,密切跟蹤市場情況和企業訴求。今年以來,廣期所對產業調研、座談收集的意見建議積極研究跟進,將多項意見建議列入近期工作規劃,逐一研究解決。這些舉措既解決了期貨市場“入門難”的痛點,更打通了產業企業“用得好”的堵點。
展望未來,廣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期所將繼續優化出臺多元化舉措,持續提升碳酸鋰期貨的市場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大對各類產業企業的培育服務力度,使期貨市場成為鋰電產業企業管理市場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后盾。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劉威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