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7日,由鄭商所主辦的“豫見期權 衍生未來”期權分析師培訓班(第二期)在鄭州成功舉辦。本期培訓旨在普及期權知識體系,特別邀請了具有實操經驗的私募基金與產業企業授課,并設置專題環節深度解讀了鄭商所期權市場運行情況、白糖系列期權策略以及即將上市的丙烯期貨期權,吸引了來自全國期貨公司的120余名專業分析師積極參與。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境內外期權市場發展迅速,商品期權表現尤為強勁。從境內市場發展亮點來看,期權持倉增速顯著高于成交量,產業客戶在期權上的參與度持續提升,成交和持倉持續增長,利用期權管理風險的需求增加。“這無疑對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不斷掌握期權等多元化衍生工具,加強投研分析和產業服務能力。”該負責人說。
針對分析師能力轉型的需求,國投期貨研究院期權組組長沈卓飛表示,實體企業需求升級正倒逼分析師能力轉型。鄭商所期權培訓班以培養“懂產業、精期權、善服務”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通過聚焦波動率分析、組合策略設計等期貨服務薄弱環節,推動從業者從單一工具應用向綜合方案設計升級。培訓借助期現結合、含權貿易等模式補齊傳統服務短板,深化產融結合,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最終構建長效人才機制,護航期權市場健康發展,提升實體經濟抗風險能力。
在課程內容方面,新湖瑞豐副總經理廖翔云介紹,此次期權課程突出“風險對沖+收益優化”雙目標,系統講授了非線性風險管理、定制化結構設計與含權貿易模式。“課程內容既涵蓋看跌保護、備兌增收、實值期權替代期貨等基礎策略,也深入解析了累計期權等高階策略應用。”廖翔云說,“更重要的是,課程通過大量實務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不同策略的應用場景、解決企業的痛點及其應用效果。”
鄭商所推出期權分析師培訓班,旨在提升分析師對場內、場外各類衍生品的專業理解和實操能力,進而更好地服務產業客戶。“因此,培訓只是第一步,學員還需要通過日常工作中的實務操作,多走出去,與客戶溝通交流,通過實實在在的業務實操積累經驗和提升服務能力。”廖翔云說。
在明睿資本副總經理陳翰洵看來,期權分析師培訓班有助于期貨回歸本源,其核心在于提升從業人員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這要求分析師能快速識別客戶所處產業環節、庫存管理現狀及核心痛點,進而結合產業鏈上下游,分析評估行情對不同環節的差異化影響,最終基于標的物特性與客戶需求,融合期貨及衍生工具,定制個性化風險管理方案。”他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分析師同時具備貫通產業邏輯、標的分析與期權策略設計能力,實現“對癥下藥”的綜合服務質效。
談及期權工具的獨特優勢,河南馳戍農業高級經理鄭霈茹表示:“與期貨相比,期權的操作與應用更加靈活,更適應復雜多變的業務場景,對從業人員的理論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要求也更高。本次培訓從理論到實踐,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對期權工具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將提升為產業客戶服務的水平,擴大期權工具在產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范圍,助力產業健康穩健發展。”
她認為,提升期權分析師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需要深化期權理論認知,以筑牢應用基礎,同時深入產業鏈,精準把握需求痛點,最終將復雜模型轉化為產業視角可理解的定制化方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貫通及表達轉化提升服務效能。
據了解,今年以來,鄭商所在期權市場培育方面動作頻頻。通過“期權+”模式,統籌推進場內期權與場外業務市場拓展,踐行培訓“通俗化、定制化、實操化”的理念,針對不同市場主體開展一系列精準且富有成效的培訓活動。從各品種主產區產業專題培訓,到各地區從業人員主題培訓,再到此次面向期貨公司期權分析師的系統培訓,鄭商所致力于構建分層分級分類的全方位、多層次培訓體系。
“我們相信,經過鄭商所的不斷培訓,未來必將涌現出更多優秀的衍生品人才,為中國實體經濟作出期貨及衍生品人的貢獻,把風險管理踐行到底。”陳翰洵說。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