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持續升溫,新品首發規模連破年內紀錄。7月17日,大成洞察優勢混合成立,發行規模達24.6億元,創下年內主動權益類基金首發規模新高?;仡?月16日,華商致遠回報混合才以20.82億元首發規模刷新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多只浮動費率基金發行規模也近20億元。整體來看,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發行總規模更同比增長28.01%。有業內人士表示,助推主動權益類產品發行熱度升溫的主要因素是股票市場出現積極變化,此外,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的出爐與費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投資者信任。展望未來,權益市場向好的基礎仍然穩固。
主動權益新品規模再破年內紀錄
7月17日,大成基金發布大成洞察優勢混合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產品自7月7日開始發行,7月14日募集結束,合并發行規模達24.6億元,成為年內新發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16日,首批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基金之一的華商致遠回報混合也宣布成立,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為6118戶,發行規模達20.82億元,刷新年內同類產品的募集紀錄。
除上述兩只產品外,年內還有多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募集規模逼近20億元,例如,東方紅核心價值混合、富國均衡投資混合的發行規模分別為19.91億元、19.64億元。此外,廣發同遠回報混合在為期僅2天的募集期內,吸金18.91億元,暫居主動權益類發行榜單第5名。
整體來看,截至7月17日,年內主動權益類基金合并發行規模已達569.64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445.01億元同比增長28.01%。其中,15只主動權益類新品(份額合并計算,下同)發行規模超過10億元。相較之下,2024年同期首發規模超10億元的僅有3只產品,最高規模也僅為13.98億元。
為何近期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熱度明顯攀升?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年內股票市場出現積極變化,滬指在3500點附近波動,AI等板塊帶動效應強勁。此外,《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落地,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的出爐與費率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贏得投資者信任。
中信建投金工及基金研究團隊近日研報也指出,7月新發基金明顯提速。公募基金新發市場迎來熱潮,股市回暖推動權益基金發行提速。
權益市場投資機會值得期待
正如上述觀點所言,回顧年內權益市場表現,截至7月17日收盤,A股三大股指悉數收漲,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報收3516.83點、10873.62點、2269.33點,漲4.92%、4.41%、5.96%。7月9日,上證綜指突破3500點,7月11日,上證綜指盤中創下年內新高,達3555.22點。
上述背景下,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也顯著提升,“翻倍基”接連涌現。此前,混合型QDII基金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年內漲幅已超100%。近期,第二只“翻倍基”也新鮮出爐,截至7月16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基金A/C今年以來收益率已達104.26%、103.69%。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9.41%。數據可取得的8195只基金中(份額分開計算,下同),7187只基金業績收正,占比87.7%。其中,16只基金收益率超過80%。
展望A股后市,有基金經理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報中直言看好。例如,趙楓在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的二季報中表示,權益市場向好的基礎仍然穩固,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基本面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過程中,經濟結構調整最困難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未來伴隨產能出清和競爭烈度減輕,企業盈利有望逐步回升并恢復一定的成長性;另一方面,高股息公司的靜態股息率回報仍遠超過無風險利率,資金仍會繼續流向權益資產,相對于巨大的資產配置需求,當前高股息資產仍然是稀缺的。
楊海平也表示,下一階段,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仍值得期待。上半年經濟金融數據出臺后,為鞏固調控成果,可能會出臺增量政策。同時,美聯儲政策變化可能會為中國留出更多的政策空間,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各項措施也效果漸顯。細分來看,科技創新成果涌現,高新科技板塊有望成為股市行情的帶動力量。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指出,年內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投資者信心增加,此時,疊加中長期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局面,越來越多投資者看好中國股市未來發展。這一背景下,預計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發行規模有望呈現快速擴容的趨勢,形成耐心資本投資與投資者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局面,促進中國金融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