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7月14日發布的公告顯示,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4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其中,3個月期限為8000億元、6個月期限為6000億元。
“央行6月份打破月末公告慣例,分別于6月5日和6月13日發布買斷式逆回購公告,7月央行再次于月中公告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表明每月買斷式逆回購已從月末披露轉變為月中披露,顯示貨幣政策操作透明度增強,溝通機制進一步完善,能夠更加有效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框架持續調整優化,央行與市場的溝通不斷強化,3月中期借貸便利(MLF)首次提前公告,穩定市場預期、流動性就此開始轉松。央行分別于6月初和6月中旬提前公告進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緩釋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帶動市場利率明顯下行。
數據顯示,7月共有12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到期。王青表示,本月開展14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這意味著當月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2000億元,為連續第二個月加量續作。在5月央行降準釋放約10000億元長期流動性基礎上,近兩個月央行連續實施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既有助于在政府債券持續處于發行高峰期階段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也釋放了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加力的信號,有助于強化逆周期調節。
在7月1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進一步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抓好各項已出臺的貨幣政策措施執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總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持續營造適宜的金融總量環境。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通過降準以及MLF操作,可以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給;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可以增加中短期流動性供給,適當減少短期流動性工具的滾動續作,優化市場流動性的期限結構,從而為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更好支持。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