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行業整頓如火如荼,又有一地的監管動作釋放新信號。7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公告,取消7家機構助貸業務經營資質,包括銀川信融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曾用名:銀川助企助貸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根據公告,7家機構未經許可不得再開展相關涉金融事項業務。存續企業依舊可以依法從事各類常規經營事項。
調查發現,7家機構多為地方線下助貸機構,主要為區域內民營企業、個人及非法人組織提供助貸或轉貸、助貸相關咨詢服務。例如,寧夏寧東智贏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寧夏寧東助貸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顯示為“企業管理咨詢;社會經濟咨詢服務;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科技中介服務(除許可業務外,可自主依法經營法律法規非禁止或限制的項目)”。而該公司在2025年4月業務范圍發生變更,變更前為“為自治區轄區內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轉貸、助貸管理咨詢服務”。
為何助貸業務經營資質被取消?一方面,部分機構實控人存在嚴重信用問題。據天眼查信息,寧夏上善助貸中心(有限合伙)實控人周輝于2025年7月被銀川市金鳳區人民法院立案成為被執行人并收到限消令,執行標的超1700萬元;寧夏共卓略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曾用名:寧夏固原金超助貸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實控人李建博也有多條被執行記錄。
“同時,這些機構的經營模式可能存在與全國統一監管標準不符的情況,例如超范圍經營、資金來源不明或與金融黑灰產關聯等?!辈┩ㄗ稍兪紫治鰩熗跖畈┓治龇Q。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動作,也反映出日益趨嚴的助貸行業監管。2024年以來,公安部即與金融監管總局聯合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則通過清理違規機構以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
在2024年末,寧夏金融局也曾宣布取消寧夏農墾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曾用名:寧夏農墾助貸管理有限公司)從事助貸業務經營資質。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這表明其早已關注助貸相關的經營資質清理整頓相關工作,旨在推動地方助貸行業的風險出清,助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違規用戶信息收集、層層泄露,以擔保費、中介費為名的變相高息等,往往是助貸業務踩紅線的“重災區”。2025年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的重磅發布,讓行業走向更為規范化、透明化。其中要求,商業銀行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需對合作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實施動態名單管理,并定期通過官網、App等渠道公示更新。
據了解,目前,已有不少消費金融機構有所動作,包括尚誠消金、北銀消金等,而他們公示的助貸合作方多集中于螞蟻、京東、字節跳動等頭部平臺,并涵蓋持牌金融機構及擔保公司等多類主體。這也意味著,新規之下,合規愈發成為助貸機構生存的“本錢”,尤其對于眾多地方線下助貸機構來說,嚴監管趨勢將始終如一。
“寧夏的動作恰恰體現了監管整頓助貸行業亂象的信號。作為助貸機構,應合規有序發展,嚴格遵循監管要求,完善內部治理,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確保業務合法合規、信息透明。”王蓬博說。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