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告知”,這一橫亙在大量非健康人群與商業健康保障之間的巨大鴻溝,正在被悄然填平。據了解,近期包括平安產險、泰康在線等在內,多家險企推出了無需健康告知的中高端醫療險產品。
健康告知是風險篩選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閘門。不用看復雜的健康告知就能投保,到底是真的降低了投保門檻,還是營銷噱頭?又將如何影響醫療險市場走向?
中高端醫療險跟進“免健告”
中高端醫療險正逐步掀起“免健康告知”的新風向。調查發現,近期多家險企上線的中高端醫療險產品,都將“免健康告知”作為賣點。
以泰康在線的泰享無憂·中高端醫療險為例,據介紹,該產品的主要賣點包括免健康告知、無職業限制、一般既往癥可保可賠等。平安產險推出的北極星(免健告)中高端醫療險同樣投保無需健康告知,能賠一般既往癥。
在保險領域,健康告知,是指保險公司在投保前了解投保人的健康情況,保險公司評估風險的重要環節,一般告知內容包括疾病史、身體現狀、家庭病史、職業等。通常采取詢問和有限告知的方式。如實告知也是投保人的法定義務,在投保時沒有做到如實告知,容易給將來的理賠埋下隱患。
此前,健康告知幾乎是所有商業健康險,尤其是中高端醫療險不可逾越的環節。保險公司據此評估風險,決定是否承保、是否加費或設置責任免除條款。對于身體存在異常指標或既往病史的“非標體”人群,這一過程往往意味著保障機會的喪失或保障范圍的大幅縮水。
業內人士表示,健康告知是風險篩選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閘門。“非標體”人群的高賠付風險,使得保險公司不得不設置嚴格門檻。然而,這一“鐵律”正在被打破。
據了解,較早掀起中高端醫療險“免健康告知”風向的是眾安保險,該公司此前推出了眾民保中高端醫療險,此后,越來越多險企開始跟進。
有保險代理人表示,免健康告知的中高端醫療險,解決了因健康狀況被拒保的痛點。這種醫療險適合健康狀況欠佳或者因年齡等其他原因難以購買傳統醫療險的人群投保。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免健告產品,仍需要關注既往癥,并看清投保條件。以上述某款產品為例,雖然高齡、帶病的亞健康人群都可投,一般既往病也可以保,其他的疾病和意外都可以保,但是有五大類嚴重既往癥除外,包括惡性腫瘤、肺部疾病、肝腎疾病等。
風險把控需關注
據估算,目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超過3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1億,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等檢出率亦居高不下。老齡化進程加速,更是進一步擴大了帶病人群規模。可以說,“非標體”絕非小眾群體,而是構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潛在保險消費群體。
在以往,醫療險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既往癥和慢性病人群普遍被定義為非標準健康體人群,相比健康人群來說理賠風險更高,因此被絕大部分醫療險排除在外。不過,隨著醫療險市場“內卷”升級,向“非標體”市場進軍成為很多險企的選擇。
不過,對于免除健康告知的中高端醫療險如何管控風險,是業內共同關注點。
最突出的風險是“逆向選擇”,也就是健康狀況較差的人群更傾向于購買此類保險,而健康人群可能因保費升高或選擇其他產品而流失,導致投保人群整體風險水平惡化,賠付率飆升,最終可能迫使產品停售或大幅漲價。業內人士直言,“免健康告知”的中高端醫療險,這是一場“逆選擇”與“道德風險”的雙重博弈,風險較高、帶病體的客戶更有動力投保,從而加劇逆選擇風險。
眾托幫聯合創始人龍格表示,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除了面對逆選擇風險驟增,還需要警惕醫療濫用風險升高、理賠成本失控可能。需強化智能核保與分病種定價能力。
能否長久
寬松的承保條件、較高的保額,加上一些產品不保證續保,免健康告知中高端醫療險的市場走向和可持續性值得關注。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中高端醫療險將逐步走向分層。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從產品設計角度看,免健康告知中高端醫療險通常會通過設置較高的免賠額、限制既往癥賠付范圍等方式來控制風險。這使得健康體和“非標體”在實際保障內容和賠付體驗上存在一定差異,可能會加速市場分層。從市場需求角度看,健康體對保險的需求更傾向于全面保障和高性價比,而“非標體”則更關注能否獲得保障以及保障的針對性。免健康告知產品滿足了“非標體”的需求,但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健康體對優質保障的期望,從而推動市場分層。龍格同樣認為,未來中高端醫療險市場會出現分層,健康體將流向更低價產品。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中小險企跟進中高端醫療險免健康告知?龍格指出,對于中小險企來說,缺乏帶病體數據模型和精細化管理能力時,盲目跟進可能引發虧損,因此,更需要突破風控瓶頸。
實際上,對于“非標體”產品開發來說,并非只有免健康告知這一個調整方向。柏文喜提到,未來中小險企可以根據“非標體”人群的具體疾病類型、健康狀況和需求,開發更具針對性的定制化產品。例如針對特定慢性病患者推出專屬的醫療險等。甚至可以引入動態定價機制,根據投保人的健康狀況變化、理賠記錄等因素調整保費。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