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行業熱議。
《通知》將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要求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注重穩健經營,增強投資管理能力,更好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壓艙石”作用。
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優化長期考核機制有利于破解險資入市的“長錢短投”問題,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將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助力加大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力度。
優化考核周期 引導長期投資
今年1月,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來制約商業保險資金等一些中長期資金擴大A股投資的一個重要卡點。實施長周期考核,能夠有效熨平短期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
為破解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在投資中存在的短期化傾向,近年來,有關部門持續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制度改革,引導保險長期資金入市。2023年10月,財政部發布相關文件,將“凈資產收益率”考核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2022年7月,財政部發布《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對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指標考核作出基礎性規范,“(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維度聚焦當年度指標。
在此基礎上,《通知》進一步深化改革,將“凈資產收益率”考核方式優化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權重分別為30%、50%、20%;“(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由“當年度指標”同步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權重也分別為30%、50%、20%。
“從實際影響來看,這一調整會讓國有險企延長對投資經理的考核時間,不會再因短期投資出現波動而過度緊張,把目光放長遠,去追求更穩定的長期收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向楠表示,這將推動國有險企從過去被動維持市場穩定,變為主動發現有價值的投資機會,積極提升長期、價值投資能力,研究跨越經濟周期的資產組合模型,更多投資于權益類資產。
中國人保表示,優化長期考核機制一方面有助于引導保險資金加大權益市場布局,尤其是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波動加大的背景下,通過制度設計提升保險資金對投資收益短期波動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保險資金基于中長期視角篩選優質個股進行布局,推動保險資金不斷提升深度研究水平和個股定價能力。
中國人壽認為,《通知》更加契合保險尤其是壽險的經營屬性,從跨周期視角看,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降低短期經營波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能夠更為客觀地評價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和風險水平,必將有力推動其長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通知》是推動投資行為穿透周期波動、踐行耐心資本理念的關鍵舉措,有助于保險機構淡化短期業績考核,聚焦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的優勢,更深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實體經濟發展。”中國太平表示。
對于強化長周期考核,中國再保認為,此舉進一步完善了“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將有效降低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對提升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疏通入市堵點 形成資金矩陣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達34.93萬億元,其中,人身險、財產險公司的股票投資占比分別為8.43%、7.56%,距離25%的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配置平均政策上限還有較大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入市主要面臨三大堵點,長周期投資與短周期考核錯配、償付能力壓力抑制權益投資積極性以及股票投資導致保險公司利潤和凈資產波動性提升等問題。
為疏通堵點,進一步釋放險資投資潛力,有關部門聯合打出政策“組合拳”。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3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引導保險資金加大A股投資力度。
2023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將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為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今年5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南方基金認為,我國“長錢長投”的資金矩陣正在加快形成。今年以來,險資長期股權投資的三批試點金額合計達2220億元,長期看,這有望發揮市場“壓艙石”作用。根據《實施方案》,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保費規模超萬億元,預計將帶來3000億元以上的增量資金。此外,若保險資金增配1%的股票資產,將為市場帶來約3500億元的增量資金,進一步強化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屬性。
強化資負管理 布局優質資產
《通知》在優化考核機制的同時,還從多個維度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投資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如要求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升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強化資產與負債在期限結構、成本收益、現金流等方面的匹配管理。
“這有助于改善險企‘長錢短投’問題,實現資產負債的久期匹配,同時,把‘長期穩健投資’的理念融入公司戰略、資產配置、風險控制等各個環節,形成更規范、理性的內部投資和經營氛圍。”王向楠說。
在投資理念上,《通知》強調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應堅持穩健經營,通過完善內部中長期考核機制,加強投資組合管理,挖掘那些收益穩健、風險可控且具有升值潛力和穩定現金流回報的優質投資標的,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壓艙石”作用,積極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向楠表示,規范投資行為將促進國有險企通過基礎設施REITs、綠色債券、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投資于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較高不確定性的科技創新領域,從而增強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的深度與韌性。
對此,多家國有商業保險公司也明確了各自的投資策略。中國人保表示,將堅持以資負匹配為基點、以動態平衡為手段、以絕對收益為指引、以長期穩定回報為目標,構建中國人保特色的投資管理體系,把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平衡。中國人壽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長期穩健投資相關要求,積極發揮好頭雁引領作用,奮力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中國太平表示,將持續優化以長期價值投資為核心的考核體系,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和風控水平,全力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增長。中國再保表示,將逐步加大長期性、戰略性的權益資產配置力度,在布局長期優質資產的同時,積極拓展投資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來源: 金融時報 戴夢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