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就是一家超級網點,核心業務100%通過線上就能辦理,速度更快、流程更短、風險更低。”藍海銀行的數智銀行規劃正變為現實。
雖然85萬元的貸款已經到賬好幾天了,但劉朋林的驚訝勁還沒過去。他在威海市經營著一家小型食品加工企業,但由于賬期的問題,短期流動資金壓力較大。一籌莫展之際,劉朋林了解到藍海銀行“助業貸”產品,“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手機上操作不超過10分鐘,就審批通過了我的貸款申請。”
沒有抵押物也能申請貸款,這份底氣源自于藍海銀行的數字金融實力。
在藍海銀行,每一個貸款申請發出的瞬間,自主研發的“藍鏡”全線上大數據風控平臺便通過整合工商、稅收、人社、司法等數據,對客戶進行360度“畫像”,精準評估客戶的貸款需求和還款能力,實現千人千面、差異授信。
自“出生”之日起,民營銀行就面臨“一行一店”的短板,如何突圍?藍海銀行給出的路徑是實行“科技立行、科技興行”策略,業務產品和系統建設直接從數字化、智能化起步,打造數智化銀行IT架構底座。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藍海銀行看來,數字金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底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形成支撐助力。
截至目前,藍海銀行已構建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為核心的科技能力,實現7*24小時線上服務,月均交易量達到1.6億筆,信用貸款審批僅需1-2秒。
得益于夯實數字金融基石,藍海銀行以普惠金融為己任,把目光聚焦于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長尾客群,搭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精心打磨小康貸、助業貸、藍邸貸等多款爆款產品,為眾多的小微企業、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差異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捷度。
截至目前,藍海銀行服務有效客戶數量突破2400萬戶,進城務工的新市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路邊擺地攤的攤主、賣小商品的雜貨店等,都成為藍海銀行服務的主要客群。
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養老金融方面,藍海銀行依托數字金融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拓展服務場景、延伸服務范圍、優化服務體驗。
提高科技金融質效,重點加大對瞪羚企業、專精特新等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以金融“活水”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構建ESG評價體系,積極融入威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探索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適老化移動支付產品,上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大字版手機銀行,為老年群體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和服務。
來源: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