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非洲能源轉型進程的不斷推進,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也在發生著新變化,逐漸向“小而美”項目轉型。這一調整旨在促進非洲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實現更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伊曼紐爾·馬坦博(Emmanuel Matambo)認為,新變化更為注重“綠色審慎”的項目,反映出中國在相應全球環境趨勢以及非洲當地優先事項方面所發揮的積極引領作用。
他列舉了中國在津巴布韋、贊比亞和尼日利亞援建的水電站項目,表示“中國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承諾,表明了中國在為非洲國家帶來切實利益的同時減少環境危害的意愿”。他同時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邁入新的階段,“小而美”的模式更加著眼于如何在更小的范圍內、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實現非洲更好的發展。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與此同時,一大批聚焦當地民眾需求的“小而美”項目也落地生根,惠及民生、通達人心。無論是埃及的沙漠麥田、馬拉維的青年技工,還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污水處理廠、太陽能發電站、雜交水稻和菌草等項目,“小而美”項目正實實在在提升當地民眾福祉。
“我相信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塑造未來。”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說,“一帶一路”正在改變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軌跡,不僅促進貿易和文化交流,更讓普通民眾享受到發展紅利。
馬坦博則提到了位于肯尼亞的魯班工坊,認為這樣的做法體現了中國助力非洲發展的誠意,將投資與非洲的環境和發展優先事項相契合,確保專注于技術技能轉移的項目能夠落地開花,提升當地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魯班工坊因地制宜、走多樣化特色發展道路,在非洲生根發芽。通過與埃塞俄比亞、盧旺達等國的高校和企業的合作,為非洲培養了大量涵蓋AI、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技術技能人才。魯班工坊緊密對接當地產業需求,助力非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推動中非合作深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正如埃及安全工程師馬爾萬·梅哈特所說的:“在魯班工坊的課堂上,我學習了中國企業的先進經驗和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并結合埃及的實際情況加以融合應用。如今,我能夠站在魯班工坊的講臺上,為新員工進行培訓。”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