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金鋪滿山東濟寧魚臺農商銀行營業部的那一刻,路過的行人紛紛駐足張望,滿臉震驚。有人猜測是銀行在進行現金清點訓練,有人甚至懷疑是銀行遭遇了什么突發狀況。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看似反常的一幕背后,藏著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太感謝了!我心里壓了這些天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魚臺農商銀行營業部營業廳內,吳先生緊握著工作人員的雙手,聲音止不住地顫抖。這場充滿波折的故事,還得從一場無情的火災說起。
家住微山縣南陽鎮渡口村的吳先生,為了買船跑運輸,好不容易湊齊了60余萬元現金。他用棉襖把這筆“家底錢”仔細包好,放進木箱,滿心期待著即將開啟的新生活。可誰能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瞬間將這筆“家底錢”燒成了滿是焦黑、褶皺的“火燒幣”。
火災發生后,吳先生心急如焚,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些錢還能兌換嗎?
看著眼前這一堆一碰就簌簌掉渣、粘連成塊的殘損紙幣,他心里沒底,卻又不愿放棄最后一絲希望,于是抱著裝著“火燒幣”的木桶,走進了魚臺農商銀行營業部營業廳。
桶里的紙幣,大部分被燒得發黑發脆,有的粘連成硬邦邦的“紙塊”,輕輕一碰就會碎成渣;有的邊角完全碳化,只剩下一丁點殘缺的模樣。吳先生紅著眼眶,向工作人員道出了自己的遭遇,那眼神里滿是無助與期盼。
了解情況后,該行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
“客戶這是把全部家當的‘救命稻草’交給我們了,必須接住!”
鑒于此次殘損幣金額大、鑒定難度高,該行迅速組織財務會計部、金庫清分人員、柜面業務骨干、大堂服務人員等加入清分任務,同時轄內各支行運營副行長也紛紛前來支援。
“都是為了幫客戶挽回損失,多個人手,就能快一分!”專項小組加班加點,圍坐在臨時拼起的桌子旁,像一群“拼圖師”,對著炭化粘連的紙幣“精雕細琢”。紙幣脆得像灰,稍微用力就會碎掉,大家只能屏著呼吸,用鑷子尖兒輕輕挑、拿棉簽慢慢蹭,把粘連的部分一點點分開。遇到碳化嚴重的邊角,拿著尺子仔細比量,參照完整人民幣的尺寸,小心翼翼地“拼接”。吳先生在一旁看著,好幾次紅了眼眶。傍晚的營業廳里,只有紙幣“窸窣”的處理聲和偶爾的輕聲交流。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多救回一張,就多給吳先生一份希望。最終,成功為吳先生挽回三十余萬元。
銀行人每一次全力以赴的背后,都是對客戶的責任與擔當;每一次貼心服務的瞬間,都傳遞著溫暖與力量。
在每個銀行網點,那看似平常的柜臺,或許就藏著這樣不平常的暖心故事。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