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全國首單“高校院所概念驗證保”發布會上,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喻越概念驗證中心的5個高校院所概念驗證保險完成首單簽約。這一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最前端風險保障的創新險種,精準破解了高校院所“不敢轉”“沒錢轉”的核心痛點,為全國探索科技金融深度賦能科技創新提供了先行示范。
這是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該示范區是由原中國銀保監會、湖北省人民政府2020年批復設立的首個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旨在以科技創新實際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保險全方位參與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構建服務科創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需求的科技保險服務體系。
了解到,目前,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已集聚各類保險及服務機構76家,創新推出環保裝備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互聯網企業知識產權全險種保險、電力行業政策性網絡安全綜合保險、高校院所概念驗證保險等首創型科技保險項目18個,自2021年以來,已累計為1.27萬家(次)科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2.45萬億元,通過覆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等環節風險,大幅降低企業創新試錯成本。
逐步拓展科技保險覆蓋面
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正根據國家規劃要求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策源地,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在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的背后,科創企業也面臨著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
了解到,聚焦發展模式創新,湖北金融監管局指導人保財險等重點保險公司共同成立“東湖科技保險發展促進中心”,圍繞東湖高新區9大產業科技創新企業的特點和需求,為示范區提供“產、學、研、用、孵”綜合性服務。同時推動人保財險、平安財險、長江財險等機構設立科技保險專營機構,圍繞科技型企業在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等重點環節的風險研發專屬保險產品。
東湖科技保險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保險機構優先聚焦光谷主要優勢產業,圍繞創新全鏈條和科創主體全生命周期探索梳理科技產業發展中的風險保障共性需求,有針對性地推進產品協同創新,逐步拓展科技保險保障覆蓋面。
聚焦科技產業“卡脖子”問題,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先后推出“集成電路流片費用損失保險”“國產供應設備應用責任保險”“機器人綜合保險”等一系列產品。
“示范區科技保險產品體系的保障范圍已實現對科創企業從種子期到衰退期的各個發展階段全覆蓋。”上述負責人表示,從產業領域看,示范區已建立科技保險試點險種庫,入庫險種達68個,覆蓋了光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區內重點產業及綠色金融、知識產權、企業出海等重要領域。
推動科技保險加快擴大保障覆蓋面,保險機構也在積極發力。人保財險湖北省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解決與企業對接的痛點難點,提升企業觸達率,該公司在武漢市科技金融工作站、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保險工作站中派駐兼職人員,進駐多個園區,負責調研企業需求、宣傳補貼政策,配合園區做好企業服務等,通過開展保險進企業、進園區活動,提升科技保險知曉率、覆蓋面,更好地服務轄區企業。
以共保體分散科技風險
上述全國首單“高校院所概念驗證保”,由人保財險(主承)、太平財險、太平洋財險組建共保體,這不僅為喻越概念驗證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筑牢風險屏障,也是積極響應國家“以共保體分散科技風險”的有益探索。
今年5月,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舉措》)明確提出,探索以共保體方式開展重點領域科技保險風險保障,開展重大技術攻關、中試、網絡安全等風險分散試點。
為提高科技保險服務效能,示范區實行“一家牽頭、多家共保、按需再保”的運作模式,為重點項目和重點對象制定專屬保障方案。
東湖科技保險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共保體機制運行過程中,示范區探索積累了具有顯著示范效應的“共同體+共保體”模式經驗:即在服務重點產業過程中,通過組建聚合了產業、政府、保險機構等多方專業力量的科技保險共同體,構建協同創新生態,孵育出針對關鍵風險點的項目制共保體。
例如,6月27日,全國首個聚焦藥品研發中試環節的保險產品暨共保體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發布。該產品由中國人壽財險湖北省分公司推出,由多家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承保。除此之外,由東湖科技保險發展促進中心與湖北省藥品MAH轉化平臺、上海技術交易所、湖北技術交易所、華泰公估、鼎康生物合作共建生命大健康風險評估中心攜手中再產險共同制定新藥研發風險評估、專業化定損定賠標準,致力形成生命大健康領域風險評估模型,完善成果轉化關鍵環節風險保障體系。
“上述案例標志著示范區服務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共保體服務模式落地成形,通過定制化保障方案為企業提供風險兜底,為科技企業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保駕護航。”東湖科技保險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協力共促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了解到,圍繞東湖科技保險示范區建設,湖北金融監管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湖北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專項政策。
例如,《通知》在機構準入、業務創新等方面對科技保險發展給予支持,對示范區實行科學、靈活、高效的監管政策,建立創新容錯免責機制,適度提高對科技保險創新風險的監管容忍度,形成鼓勵創新的監管環境。
在補貼機制創新方面,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科技保險補貼范圍已涵蓋9大類68個險種,基本實現現有科技保險全險種60%-80%財政補貼支持。
與此同時,湖北金融監管局與相關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加強政策協同。該局與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就科技金融保險改革創新工作簽署合作備忘錄,確立了改革完善科創金融服務機制、推進科技產業反哺機制化、加大科技保險供給、推進科技保險要素配置市場化等八項共建內容。聯合出臺《東湖高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創金融業務及服務標準指引》《東湖高新區保險業金融機構科技保險業務及服務標準指引》,從機構內部管理、監管政策傾斜、政府財政支持等角度,為科技保險機構專營化、業務差別化和服務標準化探索提出了“東湖標準”。
武漢市近期發布的《武漢市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到,高水平建設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鼓勵保險機構在示范區設立科技保險創新中心及科技保險專營機構,提升科技保險服務覆蓋面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若干政策舉措》中,高水平建設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也被列入重點推動事項。
湖北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匯集多方力量,進一步推動資源投入,完善科技保險支持政策;引導轄內保險機構選擇優勢領域,在科技保險產品、渠道、流程等方面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努力形成一批標準化、可復制、可推廣的保險產品服務規范,實現轄內科技保險覆蓋“點—線—面”的突破。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