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農村公路條例(草案)》,對于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意義重大。一直以來,國家積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讓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讓城鄉面貌尤其是農村發生顯著變化。不過在一些地方,城鄉二元結構仍較突出,農村的短板弱項依然較多。比如,有的地方規劃布局不盡合理,新建的集中居住區因為缺乏產業支撐、缺少就業崗位而人氣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資源閑置浪費現象;有的地方基層治理不夠到位,盡管有白紙黑字的規章制度,卻缺乏實實在在的管理維護,垃圾隨意傾倒,車輛占道停放。這些現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城鄉關系可以從涇渭分明變成水乳交融、互促互補。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應該把更多資源、更大精力投向農村,扎實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規劃和布局應該先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實踐證明,規劃是很經濟的行為,為此花一些錢可以給后面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前面慢一點可以帶動后面快不少。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個點位,實現長遠發展都應謀定而后動,做到“三思而后行”。目前,不少地方分門別類摸清現有情況,科學精準做好村莊布局規劃,并提出進一步優化城鄉規劃布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同步,加快構建以發展規劃為統領、空間規劃為基礎和專項規劃為支撐的規劃體系。打破城鄉分割的規劃格局,要破除鄉鎮村莊不需要規劃的誤區,也要避免只是“紙上畫畫、墻上掛掛”,避免隨意決策、盲目施工,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縣域一盤棋。
管理和服務等配套應積極跟進。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提高,地方政府在相關方面責無旁貸,可以大有作為。例如,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近年來推動城中村改造,實施縣城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基工程,推進以“規劃好、建設好、環境好、鄉風好、管理好、宜居宜業”為重點的“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項目建設,統籌解決就學、就醫、養老、社保等問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應加快補齊短板,多聽聽當地人的意見,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整治,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城鄉居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