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A股近半銀行股飄紅,多只銀行股股價近期創下上市以來新高。申萬銀行板塊指數年內漲幅超17%,板塊規模達到14.73萬億元,將“大象起舞”盡情演繹。
什么力量撬動銀行股?“大象起舞”對“大象”自身帶來何種影響?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紅利價值持續凸顯,板塊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銀行估值修復,有助于銀行打破資本補充困局,提升經營穩定性,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估值修復 市值漲超2萬億元
今年以來,銀行股表現強勁,迎來了顯著估值修復。
截至7月3日,申萬銀行板塊指數年內累計漲幅達17.26%,在申萬31個行業中排名前列。申萬銀行板塊總市值達14.7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37萬億元。
42家A股上市銀行中,近半上半年股價錄得上漲。近期,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等股價再度創下上市以來新高。
從個股漲幅看,截至7月3日收盤,浦發銀行以37.8%的漲幅拔得頭籌,青島銀行累計上漲34.83%位居第二,興業銀行以31.48%漲幅緊隨其后,加上江蘇銀行、浙商銀行、重慶銀行、廈門銀行、渝農商行,今年股價漲幅超過25%的銀行股已增至8家。
銀行股從投資者眼中的“避風港”變成了“香餑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板塊表現強勁的原因有:銀行業穩健經營;股息回報性價比高且派息穩定;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大銀行股配置比例;被動基金擴容與主動基金調倉,形成多維度資金注入等。
多路資金競相涌入銀行板塊。根據上市銀行定期報告,在其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不乏養老金、社?;?、保險資金、QFII等機構。這些長線資金的持續買入,推動了銀行股價格震蕩上行。
長期以來,銀行股普遍存在估值偏低的問題,股價常常跌破每股凈資產。年內銀行股漲幅明顯,但截至7月3日,42家上市銀行中僅招商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的市凈率高于1。
“銀行股整體仍處于破凈狀態,股價波動相對較小,對部分長線投資者具有吸引力。險資等長期資金往往更注重穩定性和分紅收益率,銀行股的防御性特征符合其投資偏好?!敝袊y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說。
增持頻現 銀行股后市可期
股價表現“喜人”的同時,多家上市銀行還推出了估值提升計劃。
蘇州銀行6月30日晚公告表示,今年1月14日到6月27日,第一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發集團”)因集中競價增持、可轉債轉股等原因,與其一致行動人東吳證券的合計持股比例由14%增至15%。該行還公告,國發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7月1日起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合計不少于4億元。
今年6月,青島銀行披露信息顯示,青島國信集團出于對青島銀行股票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擬通過其子公司增持該行股份,增持后青島國信集團合計持股數量占其股份總額的比例預計不超過19.99%。
“發達地區的區域行,對于地方國資而言是優質投資標的?!便y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地方國資大股東頻現增持,既彰顯了對優質區域行價值的深度認可,與對其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也為銀行估值修復注入“強心劑”。
開源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劉呈祥認為,外圍不確定環境下,國有行等紅利資產受支撐;經濟復蘇中,客群基礎好、財富業務突出的股份行及具區位優勢的城商行值得關注。“這些銀行憑借穩健經營和業務優勢,有望在行業發展中持續受益,展現長期投資價值?!?/p>
行情向好 打開資本補充通道
估值修復,為上市銀行“破局”資本補充難題創造了條件。
近年來,受估值偏低困擾,銀行轉債難以強贖轉股,令眾多上市銀行在資本補充之路上步履維艱。
現在棘手問題正得以化解——今年以來,銀行股股價持續走高,推動了銀行可轉債觸發強贖、順利轉股。其中,蘇行轉債、成銀轉債、杭銀轉債、南銀轉債可轉債觸發強贖“功成身退”,加上此前到期退出的中信轉債,年內已有5只可轉債逐步退出市場。
據梳理,目前市場上存續的銀行轉債僅剩下8只。據中信證券統計,隨著銀行股股價不斷上漲,不少銀行轉債即將觸發強贖,今年可能約有1000億元的銀行轉債完成轉股。轉股后,這些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將得到有力補充。
部分銀行可轉債將到期或接近提前贖回線。例如,浦發銀行500億元可轉債將于今年10月27日到期,7月3日收盤價14.18元已明顯高于轉股價12.92元。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表示,當銀行股價上漲滿足贖回條件時,可轉債轉股價值顯著高于債券面值,發行人通過強贖能促使投資者轉股?!?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銀行股的持續走強是觸發強贖的核心前提,本質是股價上漲推動轉股目標實現。”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