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車險、壽險銀保、壽險經代等渠道“報行合一”落地后,非車險領域的“報行合一”開始醞釀。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向各財險公司下發《關于加強非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推進財險行業降本增效。
近年來,車險改革倒逼行業主體規范經營,財險公司紛紛開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以健康險、家財險、企財險、責任險等為主的非車險一直高速成長,在財險公司整體保費收入的占比也快速提升;但伴隨著市場快速增長,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出現了惡性競爭,行業“內卷”掣肘了盈利空間,可以說,非車險“報行合一”已經箭在弦上。
非車險“反內卷”新規擬定
在以往的觀念里,非車險是在財險公司業務范圍內,除車險之外所有保險業務。在《征求意見稿》中,監管首先對非車險進行了圈定,是指財險公司經營的除車險、農險、出口信用險、短期健康險和意外險之外所有保險業務。可以看出,監管在醞釀非車險“報行合一”的過程中,剔除了政策屬性較強的農險和出口信用險,以及屬于人身險領域的健康險和意外險等。
所謂“報行合一”,是指保險公司實際執行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要與向監管部門報送的備案材料保持一致。就非車險“報行合一”,監管從考核、報備、費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多項要求。
根據《征求意見稿》擬定,財險公司應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財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不得通過特別約定、批單、協議、備忘錄等方式實質改變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責任,不得通過拆分保險標的、拆分保額、更改被保險人性質、更改標的使用性質等形式變相降低保險費率。
在規模導向背景下,整個非車險市場愈發“內卷”。《征求意見稿》提到,財險公司對非車險業務的規劃應充分考慮自身發展基礎和市場承載能力,不得盲目拼規模、搶份額,要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調整優化考核機制,降低保費規模、業務增速、市場份額的考核要求,提高合規經營、質量效益、消費者滿意度的考核權重。
財險領域長期以來一直是虛假費率違規行為的高發區,主要表現為變相降價、隱形返傭等直接費率違規以及虛掛中介業務、賬外支付手續費等手續費套取等違規。此次醞釀新規中,監管不僅要求財險機構對內規范自己的行為,還要求財險機構對外要規范保險中介的相關行為。
《征求意見稿》擬定,財險公司應嚴肅財會紀律,據實列支各項經營管理費用。財險公司應加強手續費核算管控,對于保險銷售過程中向保險中介機構支付的費用,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應如實記入相關會計科目。財險公司向保險中介機構支付的費用不得超過產品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不得以直接業務虛掛中介業務等方式套取手續費,不得虛列“會議費”“宣傳費”“廣告費”“咨詢費”“服務費”“防預費”“租賃費”“職工績效工資”“理賠費用”等方式套取費用,變相突破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
推動市場“效益導向”轉型
據了解,早在2024年市場上就傳出了要在非車險領域實施“報行合一”的消息。今年,保險業協會牽頭擬定的首批安責險標準條款也開始公開征求意見。
長期以來,惡性競爭如同毒瘤,侵蝕著保險業的健康根基。在非車險板塊,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大打“價格戰”,報價虛低,看似給客戶提供了誘人的低價方案,實則暗藏危機。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表示,在我國保險業發展初期,通過復制國外的保險條款,即可獲得豐厚收益。近些年,雖有部分保險公司進行了產品創新,但保險產品的易復制性,很快被其他公司復制而進入“價格戰”中。
從實踐經驗來看,車險“報行合一”實施以來,遏制了保險公司之間單純的價格競爭,促使企業更多地從保障范圍、服務質量、性價比等方面提升競爭力。楊澤云提到,從最初車險的“報行合一”,到壽險的“報行合一”,再到非車險的“報行合一”,經驗表明,“報行合一”推動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而非以往的惡性競爭和“內卷”。
中國人保副總裁于澤曾表示,非車險“報行合一”的確有利于提升行業和公司的承保能力,以及風控水平和服務質量。行業對非車險的條款費率審批報備規定,能避免行業“內卷式”競爭,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改善非車險全行業虧損的狀況。
推行非車險“報行合一”,不僅是為了遏制惡性競爭,長遠來看也能防范系統性風險。楊澤云表示,保險業的特點之一是其當前的保費收入與未來的經營盈虧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時間錯配和風險滯后。保費收入在簽單時即可確認,但其賠付成本都在未來,甚至延后多年。此時,如果再有保險公司為了業務規模而主動增加費率,容易引發風險。甚至正常定價下,保險公司一旦遭遇巨災或者典型性事件,都可能導致保險公司較大承保虧損風險。
未來,如果《征求意見稿》落地,將如何影響財險市場?楊澤云表示,從短期看,如果嚴格執行非車險“報行合一”,保險公司的合規成本會上升。這是因為“報行合一”要求保險公司加強內控體系和信息系統,確保符合監管要求。此外,“報行合一”下,不合規支出減少,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將明顯改善。
從長期影響的角度,楊澤云認為,財險行業經營模式可能發生重大改變,由做大轉為做強。“報行合一”政策將推動財險行業從“規模導向”向“效益導向”徹底轉型。此外,“報行合一”下,以往的“價格戰”不可持續。保險公司必須投入產品研發,構建服務生態鏈,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以創新和服務驅動的競爭格局。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運用科技手段,不斷創新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真正實現風險減量,也是提升保險公司競爭力的發力點。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