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測評購買8件凈重為2.5kg的樣品,用相同規格包裝進行打包并自行稱重,總重量為2.7kg左右,此后分別通過8家常用快遞公司,以“標快”“普快”的方式郵寄到市內同一地點。本次測評發現,8家快遞中,有半數快遞企業在續重收費中存在“向上取整”行為。有快遞員稱,即使“2.1公斤也算3公斤的(收費)”,還有快遞公司將重量2.7kg左右的快遞,標注為4kg。
根據新版《快遞服務》規定,快遞服務主體應使用秤、卷尺等計量用具測量快件的實際重量和體積重量,確定正確的計費重量,計費重量以千克為單位,保留小數點后至少1位。據調查,有半數快遞企業在快件稱重時,未能以千克為單位保留小數點后至少一位,存在“向上取整”的行為,這顯然是違規操作。
如果違規企業因此獲取豐厚收益,合規企業可能紛紛效仿,導致“向上取整”的違規操作大行其道,擾亂快遞業經營秩序,惡化營商環境。同時,企業違規操作成本較小,有的企業寧可違規也要實施“向上取整”的續重收費規則,以獲取額外利潤?;蛟S企業算了一筆經濟賬:違規收入減去罰款后仍有獲利,因此樂于違規、不懼違規。
“向上取整”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快遞企業帶來更多盈利。例如,2.1公斤的快遞按照3公斤計費,企業多收了0.9公斤的快遞費——這筆錢本應屬于消費者,企業豈能巧取豪奪?而且,消費者被多收冤枉錢,會產生被宰的不良消費體驗??爝f企業每天郵寄快件可能達上萬件甚至更多,多收的快遞費積少成多,日積月累會為企業帶來豐厚收益。
根治“向上取整”違規行為,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齊下。首先,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除約談違規企業外,還要實施高額處罰,增加其違規成本,倒逼其合規經營。其次,降低快遞行業準入“門檻”,允許中小企業“入局”,與其他企業充分競爭,避免大型企業在部分領域制定霸王規則以獲取壟斷利益。再次,消費者要積極維權,對違規行為說“不”,留存企業違規收費的相關憑證,向相關部門舉報、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后,快遞企業應堅持合規、誠信的經營原則,及時自查自糾,糾正違規行為,樹立良好企業形象、贏取商譽。否則,一旦遭到消費者反對和拋棄,企業將喪失客戶、減少市場份額,又怎能行穩致遠、發展壯大?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