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我和妻女一起回到鄉下老屋小住。這天傍晚,妻子接到了朋友的電話,讓我們第二天早點去家附近蟒蛇河邊的“千秋驛”露營地打個前站、占個好位置,她們一行人馬要從鹽城市區來網紅打卡地蟒蛇河生態廊道游玩呢。
妻子的老家在鹽城秦南鄉村,我們對這里的大河、小河自然并不陌生。我們回老家時常經過蟒蛇河、東渦河、朱瀝溝、紅九河這些地方,而其中蟒蛇河作為流經鹽城西鄉最為重要的一條河流,這些年的變化令人贊嘆,特別是蟒蛇河生態廊道的橫空出世,讓這條肇始在鄉野的河流一下子亮麗了起來。早先,我們回秦南走的是鹽瀆路、過郭猛,如今我們更喜歡走青年路、經張本公路、蟒蛇河生態廊道這條路。在蟒蛇河邊,清新可人的鄉野氣息,賞心悅目的河岸風景總是讓我流連忘返、心曠神怡。“到蟒蛇河邊去!”已經成了我們每次鄉村之行的必然選擇。
位于蟒蛇河南岸的秦興村、千秋村之間的“千秋驛”露營點林草豐美,場地開闊,抬眼便是碧波蕩漾的蟒蛇河,這里是蟒蛇河生態廊道風景帶的重要打卡地。此外,這里有多種的兒童游樂設施、商品售賣攤點及成人垂釣點,在這里休閑野炊是再好不過了。
第二天早上,我們吃罷早飯,只十來分鐘車程便來到了千秋驛。莫道君行早,更有早來人,在秦興村村口的遠處,已經有不少人駕車來此安營扎寨了,公路邊的警察正指揮車輛有序通過、停放呢。我們來得不晚,車就停在了秦興村修建的停車場。一旁的保安大叔熱情地招呼著我們:“來玩啊!”
“嗯!嗯!假日這里一定很忙啊?”我們回應著。
“忙了才好呢!”保安大叔笑著跟我們說。再問問,他就是秦興村的村民,在這里做保安,每天有近一百元的收入呢。他的老伴在旁邊的露營地做保潔,兩人上班就在家門口。依托著蟒蛇河生態廊道的日漸紅火,他們也有了可喜的收入,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沾光了”!
“沾光了”的可不止他們,一旁的指示牌指引著我們的目光投向了旁邊的一家農家樂。一位正在備菜的工作人員向我們熱情地推介起了西鄉的農家菜:秦南水牛肉、尚莊番茄、大縱湖的湖鮮、張莊的藕粉圓,等等。藏在農家的熟悉美味,由于生態廊道的建設也一下子與城里人拉近了距離。要不是我們此次與朋友們約好了一起燒烤,真的想在這兒體會一下原生態的煙火氣,品評一下他們的廚藝呢。
這處停車場就建在了村民們的家旁邊,眾多車輛的到來絲毫沒有引起他們的反感,反而從他們的眼神與神態中看出了興奮和滿意。鄉村旅游的發展給這里的村民們帶來了可以看得見的實惠和好處,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樸素真理。
一邊左右看著村民們的漂亮農舍,我們卻不敢停下自己的步子。車輛越來越多,得趕緊去找個位置扎好營帳,等待朋友們的到來呢。
偌大的草坪,已經有不少人扎起了帳篷,一旁的幾組秋千架上有孩子們歡騰的笑聲傳來,我和妻子找好一處地點開始搭起了帳篷。帳篷搭建比較簡單,一會兒便完工了,妻子陪著女兒去蕩秋千,我這才悠閑地逛起了這處露營點。近處,有一個水閘和一塊池塘,正有幾名垂釣者專心地釣魚呢。近河路邊,上次來時的早春油菜花和二月蘭已經謝了,此時大紅的月季、紫色的鳶尾花、黃色的菖蒲花以及粉紅色的月見草開得正歡,蟒蛇河畔的色彩跟著季節在變幻著,一幅幅西鄉的瑰麗圖畫在徐徐展開。
走過畫有彩色標線的河邊公路,千秋驛的一邊就是由大縱湖蜿蜒而來的蟒蛇河。暮春初夏時節,天藍得透明,草木青芬可人,河風沁人心脾,爽朗的氣息由鼻腔直抵肺腑,讓我周身通泰。我仔細地打量著眼前這條已經不再陌生的蟒蛇河。與流經我故鄉的串場河一樣,蟒蛇河同樣是一條飽含著家鄉鹽城歷史與文化的河流。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從這里開始文華初露,書法大家宋曹在這里筆潤大河、揮毫疾書。這條河聆聽過“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童年時代的讀書聲,這條河茂盛著李有干念念不忘的蘆葦蕩……大河載動著鄉愁,大河流淌著未來,生生不息的蟒蛇河永遠滋養著廣闊豐饒的鹽阜大地。
風過蟒蛇河,一夢似千年。2022年以來,鹽城市統籌推進蟒蛇河的河道整治、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以河長制為抓手,通過實行系統謀劃,扎實推進蟒蛇河綜合治理工程,沿河兩岸的蟒蛇河生態廊道赫然而出。這條文脈充盈的綠色廊道有著良好的濕地復合生態系統,是鹽城河湖治理、生態修復的美麗樣本,這里很快就成為都市游客探尋西鄉生態秘境、體驗鄉野生態的新地標。河還是從前的蟒蛇河,可在我眼前的這條河已不是多年前雜亂淤積、污染渾濁的樣子了。蝶變后的蟒蛇河以河串景,廣植林草,生態功能進一步強化,也營造出了適宜各種鳥類覓食、棲息的生態環境,沿河村落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真正地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治理目標。大河浩蕩,靜水流深,生態之變,可以明鑒,一條條像蟒蛇河一樣的河流都輝映著鹽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者們的汗水和力量。
到河邊去!到河邊去!在如今的家鄉鹽城,一處處的河畔、河岸已經成為了眾多鹽城人休閑、游玩的新去處。在我居住的鹽城市區,穿城而過的串場河串起了一處又一處粼粼波光里的城市艷影,城北的外灘城市陽臺催生出了新洋港南岸濱河景觀帶的璀璨明珠。而在市區城東,從通榆河生態公園到通榆河營地,伴河而生的城市生態網紅地一處接著一處……而一路向西,就是我眼前的這處蟒蛇河水上生態廊道,它的自然、野性和優美讓我戀戀難舍,我的目光久久地凝視著這條碧波蕩漾的生態風景線,我也想“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河之北岸,能看到不少車輛已經到達,露營的帳篷也已經搭建了起來。這時,我的手機響了,妻子說:“朋友們已經來了,一起嗨起來吧!”
我轉身回頭,幾個大大的臨河而立的標語字塊映入了我的眼簾:河湖長制,河湖長治。我想,這是人們對蟒蛇河生態環境建設的總結與評價,也是鹽城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和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