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21日晚確認,美軍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多國專家認為,美國動用軍事力量在以色列和伊朗沖突中直接“下場”,將進一步推升緊張局勢,加大國際市場風險和沖突外溢風險,沖擊相關國家和中東地區經濟,其連鎖反應或將蔓延至全球經濟。
美國總統特朗普21日晚確認,美軍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22日援引伊朗地方官員的話證實,福爾道、納坦茲、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遭襲。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丹·凱恩22日說,美軍在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中動用7架B-2轟炸機,完成了摧毀伊朗關鍵核項目的行動。此次行動創下美軍史上最大規模B-2轟炸機出戰紀錄。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22日說,美國“午夜之錘”打擊行動“基本摧毀了伊朗的核項目”。但凱恩表示,由于評估仍在進行,現在評判伊朗是否仍保留部分核能力還為時過早。
特朗普下令空襲伊朗核設施是一場“豪賭”,賭上的是美國能應對伊朗后續對地區內超過4萬名美軍的打擊報復,以及美方已終結伊朗再度推進核項目的可能性,“這將是危險的豪賭”。
針對美國打擊伊朗福爾道、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國際社會22日譴責此舉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對中東地區及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同時敦促有關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和外交手段解決沖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社交媒體發文說,美國對伊朗動武導致本已處于危險邊緣的地區局勢危險升級,并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秘書長布達維發表聲明說,當前中東地區發生的事件,包括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直接打擊,將加劇緊張局勢,影響地區安全與穩定。
美國白宮19日曾表示,特朗普總統將在未來兩周內決定美國是否介入以伊空戰。6月20日,市場在此次中東沖突能以和平形式解決的期待中平穩收盤。
20日,國際油價小幅收跌,市場并未急于將擔憂轉化為風險溢價。美國7月原油期貨下跌0.28%,報74.93美元。流動性更強的8月合約報收于73.84美元。不過,布倫特原油期貨上周上漲3.6%。金價也沖高回落,現貨金上周五基本持平于每盎司3368.68美元,為6月12日以來的最低水平,上周下跌1.8%。在中東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跡象的期待中,美元上周五兌日元匯率升至三周最高,兌瑞郎也上漲。
但出乎市場意料的是,周末發生了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事件,使中東局勢陡然升級。
由于市場避險情緒升溫,6月23日,現貨黃金開盤逼近3400水平;美國原油價格上漲超2%,開盤一度上漲至78.40美元/桶,為1月20日以來最高。
從統計數據看,5月30日至6月20日,國際油價上漲了21%。截至6月20日收盤,商品通道指數(CCI)達到了202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持倉數報告,上周,管理基金將其對WTI原油的凈多頭敞口增加至19周高點,達到16900份合約,增加了6400份多頭合約,同時平倉了10600份空頭合約,大型投機者也將其凈多頭敞口增加了24000份合約,使合計增加量達到40900份。交易員顯然對原油仍持看漲態度。只是,如果中東局勢能夠緩和,交易員仍需保持觀察。
目前,各界都高度關注伊朗方面是否會批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全球能源運輸的重要通道之一,每天約有2000萬桶石油通過該海峽運輸。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其中84%的石油運往亞洲,中、印、日、韓是最大的買家。只有少部分石油可以通過替代路線運輸。此外,數據顯示,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LNG流量相當于全球LNG貿易的約20%。一旦霍爾木茲海峽無法通航,將出現一波較為明顯的能源市場的供應沖擊。
由于地緣局勢反復,高盛在最新報告中表示,若霍爾木茲海峽遭遇封鎖,全球能源市場或將面臨嚴重沖擊。如果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流量在一個月內下降50%,并在接下來的11個月內繼續下降10%,估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短暫躍升至110美元左右的峰值。還有機構預計,國際原油甚至有可能達到130美元/桶。不過也有機構認為,霍爾木茲海峽封鎖的可能性不大。
泰國證券交易所22日發表聲明,臨時將上市公司股價的每日許可漲跌幅減半。該交易所此前設置的本地板股價波幅限制為漲跌30%。外資板股票可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上漲或下跌30%,此前的波幅限制為漲跌60%。該交易所表示,由于中東地區局勢動蕩,對地區穩定和全球經濟趨勢的擔憂加劇。由于缺乏有關當前形勢的明確信息,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數十年來,中東地區因外部干涉等因素沖突不斷,不但對地區經濟民生造成嚴重困擾,重大的危機還對全球經濟造成過沖擊。
此次緊張局勢升級后,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美國對伊朗的打擊可能會產生超出能源市場的深遠影響,加劇全球不確定性。
近期油價急升給許多國家和地區增添了新的通脹不確定性,而這些國家和地區還正在應對美國關稅政策對其經濟的潛在影響。盡管關稅沖擊暫時處于緩和期,但其影響并未完全消退。特朗普7月初的關稅最后期限臨近,對貿易摩擦加劇以及對價格、企業利潤率和整體經濟增長造成影響的擔憂依然存在。
在美國,盡管美聯儲上周堅持今年兩次降息的預測,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警告稱,未來將出現“相當多的”通脹。
三菱日聯銀行全球市場研究部一份研報稱,在亞洲,菲律賓比索、韓元和泰銖更容易受到油價進一步飆升的影響。該行關于油價上漲可能如何影響亞洲外匯市場的情景分析顯示,如果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將導致亞洲的經常賬戶狀況惡化,縮水規模相當于GDP的0.2%至0.9%。該情景分析還顯示,如果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亞洲的CPI可能上升0.1至0.8個百分點。
不少地區專家指出,美軍空襲伊朗引發的連鎖反應或將蔓延到全球,包括正致力于遏制通貨膨脹的美國也將自吞苦果。卡塔爾哈馬德·本·哈利法大學副教授史蒂文·賴特認為,如果沖突升級導致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這將對全球能源供應造成嚴重影響,進而沖擊全球經濟。
此外,海灣國家尤其擔心沖突進一步升級會否導致核泄漏事故。埃及赫勒萬大學政治學教授馬吉德·布特羅斯說,核泄漏一旦出現可能造成長期放射性污染,那將是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和人道主義災難,危害可能持續數十年。
分析人士呼吁,開啟對話談判才是解決中東問題的根本出路。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