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市場格局正迎來重大轉折。美國銀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股票基金遭遇近3個月來最大規模的資金流出;加拿大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宣布削減其投資組合中的美國資產;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清空所有美股持倉。伴隨美元指數今年以來下跌近10%,多家機構預警,美元或進入“漸進式衰落”周期。
在此輪全球資金大遷徙中,亞洲市場成為主要受益者之一。5月外資在印度、韓國等亞洲市場累計買入逾百億美元股票,創2024年2月以來單月凈買入額最高規模。“新債王”岡拉克預計,在美元長期貶值背景下,以新興市場為代表的國際股票資產有望繼續跑贏美國股市。
資金大規模撤出美元資產
在多重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全球資金正加速從美國市場撤離。
美國銀行5月發布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當前美元資產的配置比例降至近20年來最低水平。而該機構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截至上周三的一周內,美國股票基金的贖回規模達到約98億美元,創11周以來的新高。
加拿大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近期宣布,為減少風險敞口,將削減目前約占投資組合40%的美國資產;世界著名投資大師、與索羅斯共同創立量子基金的吉姆·羅杰斯近日表示,已賣出所有美國股票,持有大量現金,并對美股后市表示擔憂。
英國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奧德菲爾德表示:“我們觀察到,投資者正逐漸減少對美國股票市場的投資。”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弱,截至6月16日,已下跌近10%。華泰證券研報認為,近年來,長期支撐美元地位的因素邊際削弱,疊加美元被高估以及美元資產被超配,預計美元資產再平衡將導致美元走弱。參考英鎊的歷史經驗,美元衰落可能經歷“先漸進、后突變”的過程。
“在美國經濟例外論備受市場質疑的背景下,我們預計去美元化趨勢將持續。”瑞銀財富管理稱。
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認為,未來美元表現會繼續疲弱,下半年將進一步貶值。美元的持續走弱很可能成為下半年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與此同時,美國以外市場的吸引力日益增大。
全球資金大洗牌
在多家機構看來,隨著美元走弱,資金從美元資產流出,涌向其他收益更高或更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全球資金在美元資產和非美元資產之間的再平衡進程將加速。
路博邁宏觀組合研究策略師、多資產副總裁勞拉·弗里德(Laura Fried)認為,近年來美國股票在全球市值加權指數中占據主導地位。截至4月30日,美國股票占MSCI全球股票指數的71%,而該指數前十大持股中有9只是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股票,這種集中度自然推動以基準為導向或被動型的外國投資者大量配置美國資產。
“由貿易關系再平衡引起的貿易赤字減少,將導致美元資產出現結構性凈資本流出,美國股票目前面臨的風險比以往更大。”勞拉·弗里德稱。
展望后市,趙耀庭認為,美國之外市場的吸引力會繼續增大,非美元資產有望繼續表現出色。
“當前應將投資組合中的資產分散到不同地區和資產類別,降低集中程度,這將有助于更好地應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環境。”趙耀庭說。
交銀國際也持類似觀點,認為隨著美元信用受損、美債期限溢價趨勢性上升,長期超配的美股、美債將面臨資金分流壓力,非美元資產有望受益于資金的重新配置。
亞洲市場受青睞
從全球資金最新流向來看,亞洲市場正成為國際投資者的新選擇。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5月,外資在印度、韓國、泰國等亞洲市場累計買入約106.5億美元的股票,創下2024年2月以來單月凈買入額最高規模。其中,印度市場凈流入23.4億美元,韓國、印尼和菲律賓分別獲得8.85億美元、3.38億美元和2.9億美元外資流入。
華爾街投行也對亞洲市場的前景頗為樂觀。高盛將MSCI亞太(除日本外)指數2025年至2026年盈利增長預期上調至9%,較此前預測分別調高2個和1個百分點;花旗將新興亞洲股票評級從“低配”調升至“中性”,認為亞洲市場在政策空間和科技增長方面具有優勢。
全球資管巨頭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首席執行官、有著“新債王”稱號的杰弗里·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認為,美元踏入長期貶值曲線幾成定局,以新興市場為代表的國際股票資產將繼續跑贏美股。
在瑞銀董事總經理、瑞銀全球金融市場交易部主管賀立言(Neil Hosie)看來,投資者對亞洲以及那些估值顯著低于美國市場的市場非常感興趣。“從中長期看,我對中國市場非常樂觀。”賀立言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