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我國第20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游部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組織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聚焦青年傳承人培養、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科技賦能非遺保護等內容,展現非遺傳承實踐活力,弘揚非遺時代價值,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
作為我國最年輕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銀行”)成立20周年之際,在全國多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與金融知識普及相結合,是對“非遺正青春”這一活動主題的最好詮釋。
非遺傳承 融入金融知與行
近日,中國錢幣博物館迎來了一群小小游客。在渤海銀行“普及金融知識錢博行”親子錢幣文化體驗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們在館內工作人員的精彩講解下,沿著中國貨幣通史陳列的時間線索,通過實物、圖片、影像了解了歷代貨幣2900多件,見證了“錢的前世”;在介紹“錢的今生”時,渤海銀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員則結合第五套人民幣防偽特點,向在場人員普及了通常采用的“一看、二摸、三聽、四測”人民幣真偽辨別方法。
館內,古老的貨幣金融歷史與現代金融知識融合,生動地展示著金融發展的歷史脈絡和背后的故事,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在活動尾聲,家長和孩子們還參加了非遺體驗項目——拓銅,大小朋友們敲敲打打,共同拓印屬于他們的財富密碼。
6月粽葉飄香,嶺南水鄉疊滘引爆了新的文旅消費熱,接連三天的疊滘龍船漂移大賽吸引市民游客超68萬人次,帶動消費達到3.45億元。在這次龍船競渡中,由社區婦女自發組建的疊滘女子龍舟隊身著由渤海銀行特別設計、印有傳統紋飾元素的隊服,在2025年女子龍船賽中取得優勝獎。
賽場外,渤海銀行則設置“金融消保驛站”,面對面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重點宣講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存款保險制度、普惠金融政策等,提升村民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同時,以此次賽事為契機,渤海銀行啟動對當地“龍舟經濟”產業鏈的深度調研,積極對接相關小微企業,探索開發特色化供應鏈金融、普惠信貸產品等綜合服務方案,為鄉村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在濟南,渤海銀行組織40余位大小朋友登上“齊魯1號”研學專列。在這趟全國首個由省級政府主導、鐵旅融合、路企聯動、乘游共享的旅游專列上,渤海銀行工作人員組織孩子們圍繞民俗文化、“齊魯1號”列車特色、財商教育、反詐知識展開研學競技,并在津浦鐵路泰安博物館觀看皮影戲、制作本草香囊,在體驗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魅力。
在成都,渤海銀行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與普及金融知識深度結合,邀請翟派變臉第二代傳承人、川劇藝術弘揚人曾達鴻錄制“川韻反詐護萬家”短視頻,通過變臉的藝術表現形式就“銀聯會議app”“詐騙短信鏈接”“境外虛假投資”等近期高發詐騙形式向社會公眾發出風險提示。
非遺從未老去,在持續的傳承中,它正以青春的心跳迸發新的脈動,以科技的形式融入現代生活。渤海銀行表示,將繼續守護文明火種,助力非遺賦能產業升級、煥發新活力,也將在這過程中,進一步踐行金融為民服務理念,不斷深化和豐富金融教育場景,通過跨界融合提升品牌溫度,打造多場景、深融合、廣傳播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金融教育傳播格局。
來源: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