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5月官方儲備資產數據。截至2025年5月末,我國黃金儲備規模報7383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實現連續7個月增長。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853億美元,較4月末上升36億美元,升幅為0.11%。
步伐雖緩 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黃金方面,盡管當前國際金價維持高位震蕩,但中國人民銀行并未停下“購金”步伐,但增速有所放緩。
具體來看,自去年11月重啟增持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在7個月間已累計增持黃金103萬盎司。其中,今年3月增持黃金9萬盎司,4月增持7萬盎司,5月增持速度進一步下降,為6萬盎司。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5月關稅戰“降溫”,避險需求弱化導致國際金價出現小幅調整。當月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增持黃金,主因仍是美國新政府上臺后,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這意味著,從控制成本角度出發暫停增持黃金的必要性下降,而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增持黃金的需求上升。
展望未來,王青判斷,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應對當前國際環境變化等角度出發,中國人民銀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5月以來,受宏觀面情緒緩和影響,黃金價格整體走勢偏弱。截至6月6日,COMEX黃金期貨跌1.31%,報3331.00美元/盎司,但依然維持在歷史相對高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金價或仍易漲難跌。
世界黃金協會認為,黃金價格仍有上漲潛力。全球貿易摩擦和不斷上升的關稅尚未顯著推高通脹,消費者可能需要長達6個月的時間才能感受到沖突的全面影響。長遠來看,由于通脹侵蝕實際收益率,且經濟增長放緩令股市和周期性大宗商品承壓,黃金可能仍是滯脹環境中為數不多的抗跌資產之一。
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表示,鑒于黃金歷來在市場波動中表現穩健,目前仍然看好黃金,且視其為對沖突發風險的避險工具。“今年以來,美元走弱及央行持續買入,均有助支撐金價維持高企。目前投資者可通過多種渠道投資黃金,作為多元資產組合的一部分。”匡正說。
外匯儲備繼續保持穩中有升
外匯儲備方面,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連續增長,5月再度實現穩中有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5月,受主要經濟體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經濟增長前景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震蕩,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展望未來,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5月中美貿易關系出現轉機,有望達成新一輪貿易協議。對美直接出口恢復,疊加企業加速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產能以規避未來關稅風險,今年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長,繼續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作用。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是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的有力支撐。
王青強調,當前我國略高于3萬億美元的外儲規模處于適度充裕水平,短期內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在外部環境波動加大的背景下,適度充裕的外儲規模將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合理均衡提供重要支撐,也將成為抵御各類潛在外部沖擊的“壓艙石”。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