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協會3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8,較1月上升0.8點。其中,分項指數、分行業指數和分區域指數全面上升。
多項指數上升,說明了什么?從分項指數來看,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等繼續上升,意味著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中小企業資金狀況好轉,“錢袋子”逐漸鼓起來,對整體經濟環境的信心不斷增強;分行業指數全面上升,各行業發展朝氣蓬勃,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潛力;分區域而言,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齊頭并進,共同繪就一幅百花齊放、春意盎然的發展畫卷。躍升的數據,彰顯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中小企業總體形勢向好、發展質量不斷改善,離不開政策“陽光雨露”的滋養。從促進創新、權益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形成相對成熟的政策支持體系,到稅收優惠政策持續發力,助力企業節省資金更新設備、拓展業務,再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行政審批流程,降低企業辦事成本……一系列措施為中小企業茁壯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加之春節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很多地方召開“新春第一會”,中小企業信心預期和市場需求明顯提振。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的信心與底氣越來越足,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企業有活力,中國經濟才會持續向好。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當放眼未來,進一步釋放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為經濟增長注入更強動力。
釋放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千帆競發勇者勝,只有充分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內生動力,才能在探索未知和贏得競爭中保持戰略主動。為此,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研發投入的補貼力度,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創新項目;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緊密對接,讓前沿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不斷開發針對創新項目的專屬金融產品,為企業創新提供資金保障。多方協同發力,讓中小企業創新活力不斷迸發。
加快數字化轉型,答好加快新型工業化的“必答題”。這不僅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政府要加大支持,設立專項補貼,助力企業購置數字化設備、引進數字技術人才;建設公共數字化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方案定制等服務。中小企業自身也當積極擁抱變革,引入前沿數字技術成果,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優化生產流程、創新營銷模式,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
中小企業活,則經濟活。必須看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場耐力賽,重在久久為功、堅持不懈。面向未來,繼續打破“玻璃門”,拆掉“旋轉門”,確保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定能讓更多中小企業活力奔涌,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