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屬實算是寧夏銀行的多事之秋,年初該行麗景支行原行長王紅彥被查。之后,時隔不到三個月,該行原行長趙其宏接受審查,并于前不久被檢察院依法作出逮捕決定。
此外,在一個多月后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中,寧夏銀行的盈利狀況繼2023年的增收不增利后,又陷入了增利不增收的窘境,種種受挫表現讓該行市值在近期的七次股權拍賣中一降再降。
不難看出,寧夏銀行的十載IPO之夢將有更長的路要走。
一、原行長趙其宏被捕,任職期間寧夏銀行業績滑坡
2024年4月16日,寧夏銀行麗景支行原行長王紅彥接受審查調查,兩個半月后的7月1日,寧夏銀行原行長趙其宏也被通告接受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并于11月11日被正式批捕。
據公開資料顯示,趙其宏曾于2009至2018年9年間供職于寧夏銀行。2009年4月,被聘任為寧夏銀行副行長;2013年8月,出任該行行長直至2018年10月轉任寧夏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國投集團”)董事長。
截自高檢網
而寧夏銀行新任董事長吳瓊同樣曾供職于寧夏國投集團。2024年7月31日,金融監管局核準吳瓊寧夏銀行董事長任職資格,吳瓊曾于2016年至2018年間擔任寧夏國投集團董事長,并曾任寧夏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
但事業軌跡與趙其宏更為相似的是另一位于2018年“落馬”人員屠國軍,兩人同樣都始于寧夏銀行,終于寧夏國投集團,不同的是,在趙其宏任職寧夏銀行行長的五年間,該行的業績開始進入下滑階段,并至今難見重振希望。
2014年,寧夏銀行凈利潤增速下降,盈利下滑初現端倪,這一年寧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6.95億元,同比增速17.68%,高于2013年的增速1.53個百分點;但實現凈利潤13.90億元,同比增速4.57%,較2013年的增速下降11.51個百分點。
到2015年,寧夏銀行增收不增利,營業收入增速開始下滑,凈利潤則出現負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1.93億元,同比增速13.48%,較2014年減少4.2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8.81億元,同比猛降36.61%。
2016年,寧夏銀行則呈現“增利不增收”態勢,凈利潤稍有回暖,營業收入卻出現驚人降幅,實現凈利潤9.10億元,同比增速回升至11.3%;實現營業收入33.89億元,同比降速達19.2%。
2017年,寧夏銀行的盈利狀況進一步惡化,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時出現下滑,實現營業收入32.38億元,同比下降4.40%;實現凈利潤8.31億元,同比下降8.66%。
2018年,寧夏銀行業績重新出現增收不增利,營業收入扭虧為盈,但凈利潤降幅進一步擴大,實現營業收入35.87億元,同比增長10.79%;實現凈利潤5.75%,同比降幅提升至30.78%。
截自寧夏銀行2019年年報
此后,寧夏銀行除了2021年出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外,便長期陷于盈利低迷的困境,業績或是增收不增利,或是增利不增收,更甚者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降,在2023年寧夏銀行業績表現為增收不增利。
2023年,寧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2.64億元,同比微漲0.51%;實現凈利潤6.03億元,同比下降16.32%。如此的業績表現對于一個千億級的城商行來說不算合格,也側面解釋了為什么寧夏銀行的上市準備自2015年以后便再無消息了。
2012年,寧夏證監局向中信建投下發《關于寧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備案的批復》,此后,在寧夏證監局發布于2014年2月28日、2015年3月12日及同年9月14日的寧夏轄區輔導備案登記公司情況表中皆出現寧夏銀行的身影。但2015年后便再無下文。
如今看來,單就盈利狀況而言,寧夏銀行便不滿足上市標準,根據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原有企業改組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公司發行股票應當符合近三年連續盈利。
而寧夏銀行在2015年出現了利潤虧損。
二、業績持續下滑,年報和審計數據打架
在最新的2024年半年報中,寧夏銀行的業績表現繼續著增利不增收的怪象。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21億元,同比降幅6.75%;實現凈利潤4.12億元,同比上漲0.31%。
截自寧夏銀行2024年半年報
從2024年半年報看得出,之所以凈利潤沒有追隨營業收入,反而逆勢向上,與寧夏銀行大幅度壓降信用減值損失關系密切,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3.38億元,較2023年下降70.32%。
但從寧夏銀行的不良貸款情況來看,雖然該行不良貸款率有所改善,但遠不及信用減值損失反映的如此樂觀,并且該行的資產處置收益虧損還在持續加劇。
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41%,雖然較2023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但仍遠高于同期行業平均水平1.56%;不良貸款余額25.91億元,較2023年減少391.5萬元。
但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率卻由2023年的27.71%漲至73.13%。并且就貸款的五級分類來看,寧夏銀行的不良貸款水平還是有上升風險。
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的正常類貸款占比91.78%,較2023年下降2.58個百分點,同時低于同期行業平均占比96.16%;但關注類貸款占比5.81%,較2023年上升2.66個百分點,并且高于同期行業平均2.22%。
不良貸款分類中,除了次級類貸款,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次級類貸款占比1.39%,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同期行業平均水平0.63%;損失類貸款占比0.28%,較2023年上升0.04個百分點;損失類貸款占比0.74%,較2023年上升0.21個百分點。
同時,寧夏銀行的資產出售虧損還在不斷擴大,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資產處置收益虧損911.6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7.23%。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寧夏銀行的報告數據疑似多次出現錯誤或不對應的情況。在2024年半年報中,寧夏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時間應為2024年,但實際顯示時間為2023年。
截自寧夏銀行2024年半年報
此外,在寧夏銀行2024年半年報的規模指標中顯示,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發放貸款1075.09億元,2023年發放貸款1041.07億元,但在財務報表中,2024年上半年,寧夏銀行發放貸款1045.71億元,2023年發放貸款1014.80億元,皆與規模指標不符。
截自寧夏銀行2024年半年報
除了寧夏銀行2024年半年報內的貸款數據不對應,該行2024年半年報與2023年年報中的貸款數據同樣出現不一致。
寧夏銀行2023年審計報告顯示,2023年,寧夏銀行貸款1014.80億元,與2024年半年報的財務報表數據相一致,但2023年年報的規模指標中則顯示2023年寧夏銀行發放貸款1041.07億元,與2024年半年報的規模指標數據相對應。
此外,在寧夏銀行2023年年報中,2022年的貸款金額也同樣出現兩個不同的數據。2023年年報的規模指標中,2022年寧夏銀行發放貸款1000.47億元,但在同年的審計報告中,該行2022年貸款金額為962.19億元。
截自寧夏銀行2023年年報
三、遭新華聯堅決減持
前不久,還有股東對寧夏銀行的股權進行拍賣。2024年11月26日,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聯”)在京東資產交易平臺分別以357.49萬元和2.65億元成功拍賣寧夏銀行144萬股和1.24億股,折合每股價格分別為2.48元和2.14元。
截自京東資產交易平臺
而這已經是2022年以來,新華聯第9次拍賣寧夏銀行股權,前8次均以流拍結束。此前,新華聯還曾于2022年在阿里資產交易平臺分別以4.30億元和3.44億元兩次拍賣過寧夏銀行的1.08億股股權,折合每股價格分別為3.98元和3.19元,但均以流拍收尾。
截自阿里資產交易平臺
2024年,新華聯再次在京東資產交易平臺掛牌拍賣,降價7次后才得以成功拍出。而在京東資產交易平臺的拍賣中,最后獲拍者也是寧夏銀行的現有股東之一寧夏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來源: 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