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蒙了,真沒想到玉米期貨價格還會跌。”12月3日,有貿易商表示。
當日,玉米期貨創出2020年7月以來新低,午盤收盤報2127元/噸。現貨方面,去年玉米還能賣到1.3元/斤左右,今年9—10月,部分地區玉米只能賣到0.95元/斤左右。
“雖然東北地區氣溫下降,玉米特別是地趴玉米的安全儲存沒有問題,但此時出現了另一個問題:不少玉米已經在前期的高溫天氣中發生了霉變,這些玉米的保存價值不大了。”吉林省長春市玉米貿易商張宏偉表示,東北地區氣溫下降初期,市場普遍預計農民出售新產玉米特別是高水分玉米的積極性會下降,市場供應壓力會小很多,玉米購銷價格會有所反彈。令人意外的是,由于玉米質量下降幅度較大,廣大農民及小商販出售玉米的積極性反而增強了,導致當前北方港口及內地主要集散市場的玉米庫存增加,最終導致現貨價格承壓下行。
目前東北地區雨雪天氣較多,產區玉米外運量呈現下滑態勢,但北方港口前期累積的庫存較多,市場供應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玉米價格表現較弱。與此同時,下游需求沒有亮點,加上生豬價格近期持續回落,市場參與者不看好后期玉米價格,預計季節性供應壓力會成為后期玉米價格的主導因素。此外,近期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雖然大風不斷,但天氣晴好,利于新產玉米脫粒、晾曬、出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供應量。
但在張宏偉看來,短期內玉米價格下滑并不意味著未來反彈沒有希望,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也有不少利多因素:一是內地冬小麥旺長現象突出,加上不少地區干旱少雨,市場預計明年冬小麥產量存在較大變數;二是進口玉米及替代品的供應量下降,如果這種態勢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國內玉米市場供應過剩的格局將有所改變;三是新產玉米質量普遍下降,玉米價格出現分化,未來質量偏高的玉米補漲概率較大。
進入11月,隨著中儲糧等國有企業在東北玉米主產區掛牌敞開收購,國內玉米市場看多情緒漸濃,農民、小糧販、烘干塔與貿易商等均預計價格會有一波反彈,但市場實際成交價格依然偏低,增儲對玉米價格的提振作用有限。黑龍江盈峰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柴印峰表示,新產玉米質量較差,能夠達到國營糧食企業收購標準的玉米數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令“增儲利多”打了折扣。
“近期,我們當地的國有大型糧食倉儲企業都在大量收購玉米,市場價格還沒有對此做出過多反應,預計隨著收購量的增長,收儲需求將拉動玉米價格反彈。”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玉米貿易商潘玉田表示,新產玉米價格過低可能導致“谷賤傷農”,相關機構正在積極采取必要措施來穩定市場價格,預計后期隨著更多收購庫點的收購開啟,國內玉米價格將企穩回升。
(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