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國家再次出手。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召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工作推進會議。會議通過提升審貸放貸效率、開辟貸款審查審批“綠色通道”、拓寬抵質押物范圍等方式,對中小企業發展給予支持。
會議提出,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與有關部門緊密協作,將政策更多向民營和中小企業傾斜。
對癥下藥
此次聯合會議提出了多項要求,對中小企業來說再次迎來了政策紅利。
會議要求,各銀行機構要用好用足政策資源,對清單內企業和項目做到“應簽盡簽、能投盡投”;
要聚焦提升審貸放貸效率,優化機制流程,加大資源保障,對照最新產業政策標準修訂完善授信管理政策,開辟貸款審查審批“綠色通道”,開發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技改融資需求更加匹配的貸款產品,拓寬抵質押物范圍,加快貸款簽約投放進度;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與有關部門緊密協作,將政策更多向民營和中小企業傾斜,分類施策提升銀企對接效率,為金融服務營造良好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壓力更大、資金問題更突出。針對當下的問題及時“對癥下藥”,這為中小企業后續發展提供了支持基礎。
“國家一直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對中小企業問題的解決也是與時俱進的,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問題重點推出與之相應的解決方案。”白明說。
中小微企業是穩經濟、促就業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指出,九部門此次解決的主要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面對逐年上升的就業壓力,及時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有助于拉動就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措施很有必要”。
政策效應已逐步顯現。會議指出,相關政策出臺以來貸款簽約和投放規模不斷擴大,政策落實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11月15日,銀行累計與1737個企業和項目簽訂貸款合同近4000億元,有力支持了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首貸和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
政策發力顯效
為提振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去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形成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組合拳”。
隨后,各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配套舉措。如北京試點推廣“貼現通”業務,發放中小企業服務券、首都科技創新券;上海設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貼息項目,安排5300萬元對企業信用貸款給予貼息;浙江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支持小微企業匯率避險增信服務。
此外,四川、山西、江西、山東、云南、陜西等省也結合實際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發展。
不僅各地方,各部門也出臺了多個專項支持政策。
如國家發改委鼓勵地方通過采取階段性補貼等方式,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優惠;交通運輸部會同商務部等協調航運公司通過新開多條服務專線,為中小貨主企業提供專項的運輸服務;人民銀行通過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等解決企業資金難題。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國家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涉及減稅降費、資金支持、融資促進、穩崗擴崗、權益保護、擴大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這些惠企政策的出臺,讓中小微企業實實在在地獲益。
據工信部對2.5萬戶中小企業調查問卷顯示,82.6%的中小企業反映政策有幫助,85.1%認為發展環境有所改善,85%認為融資環境有所改善,92%認為稅費負擔減輕。
今年9月,在存量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的同時,國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等,進一步增強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和信心。
官方數據顯示,10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較9月上升0.3點,為今年以來最大升幅,也是2023年3月以來最大升幅。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受益于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發力顯效,市場需求回升,中小企業信心增強。
或有更多支持政策出臺
在一系列有力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業呈現恢復上升的態勢,但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蘇劍表示,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中小企業還面臨需求不足、經營成本高、引進人才難等問題,還需要與此相應的其他政策來解決。
對此,蘇劍指出,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過調控擴大需求、穩定經濟,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在營商環境方面,需要政府加強法治建設,以構建更好的商業環境。
在他看來,中小企業恢復向好的態勢將會繼續,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出臺。
據工信部透露,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持續完善支持政策,助企降本、提質、增效,推動中小企業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接下來國家還會持續推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關于政策效果有待觀察,需要以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評估。”白明說。
來源: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