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榆林訊虛假貸款軟件通常會偽裝成知名的借貸平臺提供鏈接,以引誘被害人下載。用戶一旦下載安裝,就會被引導至其他貸款網頁,進一步誘騙用戶下載更多未經審核和批準的虛假貸款應用。
在用戶嘗試注冊貸款時,這些軟件會以“手續費”、“刷流水”、“保證金”、“解凍費”等各種名義收取費用。然而,即使用戶支付了這些費用,貸款申請往往不會成功,隨后軟件會被關閉,用戶也會被拉入黑名單。
案件簡情
11月14日,榆林市民小帥(化名)報警稱:他在點擊網絡貸款廣告鏈接后,下載了一款假冒的“京東金融”App,在嘗試申請貸款的過程中被騙走了6萬元。
小帥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一條符合他貸款需求的廣告,便點擊下載了該App。完成注冊登錄后,他按照步驟填寫了個人信息和貸款額度,但一直未收到放款通知。聯系客服后,對方聲稱由于小帥填寫的銀行卡號有誤,導致賬戶被凍結,需要通過下載“嗒嗒”App聯系專屬客服解決。
小帥與專屬客服取得聯系后,對方發來一份偽造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文件讓小帥閱讀。告知小帥,由于他的銀行卡號錯誤,導致賬戶被凍結,若不及時解凍,將影響其個人征信。
小帥信以為真,向客服提供的“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系統專用對接賬戶”轉賬了1.5萬元進行解凍賬號。然而,轉賬成功后,客服又稱小帥私自提現,導致賬戶二次凍結,還得再繳納4.5萬元的解凍金否則影響其個人征信。再次聽信對方轉賬后,仍無法提現。當看到客服依依舊讓他繼續轉賬才能解凍賬號后,小帥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即報警求助。
套路解析
(一)詐騙分子一般先通過微信、電話、短信、等平臺,發布虛假貸款廣告,一旦被害人聯系,對方便冒充知名金融機構,獲取被害人信任,引誘被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
(二)被害人在App或網站進行注冊后,他們會以貸款需審核為由,要求被害人先繳納“保證金”、“手續費”,或者以被害人操作失誤,銀行卡號填寫錯誤、流水不足等原因,要求被害人繳納各種費用。
(三)一旦按照對方的要求轉賬,最終遇到的結果就是貸款沒到手,詐騙分子會把你拉黑跑路。
警方提醒
(一)警惕陌生短信鏈接: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短信中的鏈接,尤其是涉及貸款、理財等敏感內容的鏈接。正規的貸款平臺不會通過短信發送鏈接讓用戶下載 App。確保通過官方應用市場下載App,避免點擊不明鏈接安裝假冒的詐騙App。
(二)核實平臺真實性:在申請貸款時,要通過正規渠道下載貸款 App,金融類App在手機應用市場的上架審核十分嚴格,需要提供相關資質證明。由于虛假App無法在正規應用市場上架,詐騙分子只能以發送網址鏈接或二維碼的方式讓被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正規貸款機構不會以“解凍金、認證金、保證金、做銀行流水或者資質審核”為由先行收取費用!
(三)警惕詐騙手段:所有網貸平臺絕對不會因各種原因要求用戶先提供資金,如有APP提示需驗證流水、賬戶被凍結需要解凍、需要交保證金等原因要求先行轉賬,該App一定是偽冒的騙子平臺。
(四)及時報警:如不幸被騙,一定要第一時間保留聊天記錄、交易記錄、聯系方式等證據,為警方破案提供線索,并立刻撥打110報警,最大限度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