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和未來,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趨勢性特征,不斷深化的老齡社會成為新時代的新特征;經濟踏上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實現了人民生活從解決溫飽到基本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步入了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未富先老”階段正在轉向“老富協同”階段,這是在我國經濟發展起點低、人口基數龐大且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速背景下取得的偉大巨變,難能可貴。
“老富協同”與“未富先老”均是對中國人口轉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的總結,“老”是指人口年齡結構老化,尤其是老年人口規模擴大,占總人口的比重增加的現象。“富”是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高,既包括生活水平與生活條件等物質層面,還包括健康狀況、精神生活、社會環境等諸多維度。從“老富協同”的理論內涵來看,有三大基本特征:經濟層面,以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老齡化相一致為中心;社會層面,以制度建設與人口老齡化相協調為支撐;綜合層面,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與人口老齡化相伴而行為目標。
穩定和促進“老富協同”絕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民生課題,而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議題。人口與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是持續增進全民福祉,鞏固“老富協同”的動力源。新時代是老齡社會轉向超級老齡社會的重要加速期,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耦合,人口老齡化將疊加人口規模巨大和壽命繼續延長的乘數效應,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轉型,特別是人力資源優勢向人力資本轉化,只是人口機會的變化,人口機會不會自動轉化為人口紅利,收獲人口紅利,必須有合宜的經濟社會政策和環境,特別是充分就業政策。“老富協同”必然是動態進步的,在老齡社會“更老”的客觀條件下,通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全民向“更富”邁進,加快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任務和目標。
“老已無改,富可努力”,人口老齡化將伴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必然會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挑戰,但是,伴隨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高、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科學完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社會能力正在逐漸增強。當前,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的關系已經由“人口老齡化提前到來”與“經濟尚不發達”的過去時轉變為“人口老齡化加速”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在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藍圖已然擘畫,“老富協同”的協調度將進一步穩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口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持續優化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狀態,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同時,保持并增強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數字經濟領跑作用,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同頻共振、協同發力,成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總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以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老富協同”是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