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譽為金融界“奧運會”的Swift國際銀行業運營大會2024年會(以下簡稱“Sibos2024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中外資金融機構齊聚展覽現場,展示了在開放互聯、發展金融科技和跨境金融服務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共話對“協同互聯的未來金融”的想象。
從技術連接到互聯互通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銀行業在開放互聯、發展金融科技和跨境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成果。
工商銀行以“智匯東方·融領全球”為主題,圍繞支付清算、金融市場、貿易融資、金融科技、數字貨幣等重點領域,展現了跨境金融服務體系的成效和金融創新成果。農業銀行展臺則以“飄帶”為視覺元素。“這條飄帶的寓意是,我們金融服務的廣泛性與連接性,如一條金融紐帶,從城市延展至鄉村,從國內連通到國際,實現了全球布局。”該行工作人員介紹。
“聯結·創新·賦能”是建設銀行的展覽主題,也呼應了金融機構在全球化布局和跨境金融服務中發揮的重要功能。交通銀行本次參展的主題則瞄準“數字化”。在“云上交行”服務平臺,客戶可體驗與客服人員遠程互動并視頻辦理業務。“將物理網點的‘面對面’變成在線網點的‘屏對屏’,技術讓金融服務打破了傳統物理網點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現場工作人員稱。
“我們的展臺設計理念充分呼應此次Sibos2024年會主題‘協同互聯,未來金融’,突出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寓意通過技術連接和互聯互通,加強國際合作,提供優質跨境金融服務,打造一個高度數字化、全球化、普惠化的無界金融未來。”中國銀行工作人員說。
在外資銀行展區,“開放”與“科技”的元素同樣醒目。渣打銀行展示了該行在數字資產托管及通證化、交易性外匯產品、跨境清算能力方面的多項成果。匯豐銀行分享了其在跨境支付、全球金融服務方面的能力。新加坡星展銀行則通過 “亞洲網絡與連接、支付與數字領導力、韌性與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展示了其全球金融服務體系。
跨境支付呈現新趨勢
跨境支付是本次會議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展會期間,來自各家金融機構的嘉賓參與主旨演講、開展商務會談,討論了技術為跨境支付帶來的新機遇。
“技術進步帶動了跨境支付的持續變革,以數字化支付為代表的非接觸式支付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所接受并被迅速地運用于跨境支付領域。”星展中國環球交易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曾煒煒分享道。
與會人士表示,近年來,跨境支付行業呈現多方面變化。一方面,隨著貨幣多極化發展,在跨境貿易中各國普遍希望使用本國貨幣進行雙邊直接結算。同時,跨境支付依然以批發業務為主,但是零售行業跨境支付規模增長迅速,隨之催生出的跨境第三方整合支付服務對傳統的由商業銀行直接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的模式構成了挑戰。此外,跨境支付行業風險防控成本正在提升。
“由于不同國家關于反洗錢、數據保護等相關監管標準和法律的差異化,商業銀行開展跨境代理清算業務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渣打銀行交易銀行部全球主管Michael Spiegel表示,通過全球性跨境支付系統,商業銀行希望通過應用技術升級服務,鏈接前、中、后臺,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安全、高效、可信的跨境支付服務。
“面對貿易、投資等變化,需要全球各市場通過各大支付清算機構開展緊密合作。”匯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這些國際合作的目標是通過低風險和低成本的方式去發展更穩定、更具兼容性的支付體系。“支付的本質在于連接,即連接世界、連接商業的所有環節。”摩根大通企業支付部大中華區主管、大中華區產品總監顧瑋說,未來,支付能為商業乃至經濟發展所提供的賦能將超乎想象。
技術帶來的未來想象
“AI能幫助我們打擊金融犯罪嗎?”“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識別來檢測支付中的異常?”
在討論與分享環節,“科技”“AI”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議題之一。在多個主題論壇中,各家金融機構分享了技術為全球支付體系、金融服務帶來的巨大變化,創新與監管的邊界以及關于“未來銀行”的最新設想。
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 Winters)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科技被大量應用于銀行業務中,銀行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但并不意味著金融機構要摒棄過去的傳統業務模式,而是要通過技術的加持,讓業務能夠更加安全、穩健。
多位與會嘉賓談道,金融機構正將業務痛點與AI 技術結合,在不同場景中應用實踐,提升組織效率,助力業務創新。展會期間,德意志銀行與總部位于柏林的人工智能(AI)初創企業Kodex Al合作發布了題為《銀行業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的白皮書,旨在幫助金融服務業更好地理解生成式AI,并加強相關技術在提高效率、開拓創新方面的應用。
來源:金融時報